正文 第25章 歐美再工業化與中國產業發展戰略上(2)(1 / 3)

服務業占GDP 80 63 76 79 73 73 79 71

製造業占GDP 13 20 11 11 19 16 10 13

赤字占GDP 11 4.8 5.3 1 3.9 9.8 8.5

債務占GDP 103 195 62 85.4 79 128 159 68.5

失業率 7.8 4.2 8.1 10.4 6.5 10.7 18.4 25.1

2012年預計增長 1.8 1.5 0.3 0.6 0.7 -0.6 -4.5 -1.5

數據來源:2011年和2012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經濟增長是作者根據各大預測機構對2012年各國的預計數而填。

可以看出,製造業在產業結構中比例較大的國家,如日本和德國,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及2011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的抗風險能力要強一些。實際上,製造業和中小企業數量少,失業率高,政府的各種福利負擔就較重,稅負也較高,又對製造業和中小企業形成抑製,於是在失業率高—福利多—債務負擔重—稅多—創業及製造業和中小企業少—失業率高之間形成惡性循環。

二、危機後全球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

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後,全球各國根據自身發展階段的差異對本國的產業結構進行不同的調整。從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以及俄羅斯等國的布局來看,其產業結構的調整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麵。

(一)歐美日繼續以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在產業的技術結構調整上,歐美發達國家繼續推進科技進步以保持其在產業技術方麵的世界競爭力;努力使新技術創造大量的新消費市場,形成新的就業崗位;除了部分製造業的新技術在應用中會減少就業外,多數新技術注重在個性化的設計、生產和服務中實現勞動與技術相結合,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21世紀第二個10年開始的新產業革命,其領先者還是美國,其技術進步集中在這樣三個相關的領域:一是信息技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處理和數據存儲幾乎已經無所不能,互聯網向“雲計算”演進。二是智能製造。利用幾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以計算方式設計的新材料來生產,新材料技術與三維打印結合形成數字化製造,把零部件和設備“打印”出來,形成產業爆炸性的革命。三是無線網絡革命。無線連接成本急劇下降的潛在影響非常大,結合著雲計算的應用,無線世界給幾乎所有地點的所有人帶來了價格低廉的連接、信息和處理能力,從而形成大規模的網絡交往以及金融、結算等網絡交易等產業。

此外,生物、航空航天等產業也是美國政府支持的重點領域。通過加大對生命科學的研發投入、放寬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製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修改出口許可證製度,提高商用衛星等產品的出口,提高其出口率以此來確保美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歐洲推進科技進步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麵:未來植物、移動通信、嵌入式係統、空間技術、氫能與燃料電池、零排放化石燃料電廠、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技術、全球動物健康技術等領域。歐盟確定了這些領域的研發重點、期限、行動計劃,並通過研發計劃的實施來最終實現歐洲21世紀經濟的快速增長、工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日本提出新形勢下的科技進步戰略,並且促進以下方麵的產業技術升級:一是計算機業,朝移動、小型化及省電等方向發展,而在應用上著重於在線音樂、在線遊戲等領域的發展。二是通訊業,向第四代無線通訊技術發展,而在應用上將會向高速、無縫隙的與因特網互動的方向發展。三是網絡傳播產業,數字電視與通訊交彙成為主流,朝提供雙向服務邁進。四是軟件業,未來不但會在因特網、多媒體以及移動通訊上發展,最重要的是在自然科學(如基因研究)運算方麵以及提供其他跨技術領域整合的連結及運算能力方麵的發展。五是智能溝通和製造業,考慮到人的作用,設計一套可接受的規則,然後由人輸入各項創意來與軟件或設備進行溝通,豐富的內容將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六是在電子領域中,完全替代半導體,包括控製單一電子、量子計算機及DNA計算機的發展進度,在2015年後將有初步的應用成果出現。七是在生命科學領域裏,被廣泛應用的技術是虛擬現實科技,預期實現的時間是2016年。八是在健康及醫療領域裏,諸多以基因技術為基礎的醫療技術預期會在2016—2018年間開始廣泛應用。九是在企業管理領域、分銷或者是服務等相關領域,網絡應用、無線及電子商務等技術被整合,預期在2012到2015年之間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