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的另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中國未來貨幣戰略的重要方麵,即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人民幣成為國際性貨幣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目標,指人民幣在國際商品、服務貿易及金融活動中,可以行使一般的計價、結算和價值儲藏等貨幣職能。人民幣是否實現國際化,至少應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人民幣現金在境外具有一定的沉澱和流通量,其推廣形式則為人民幣本幣支票及借記卡、信用卡等結算工具也能夠在境外一般支付結算中較為廣泛地被使用;第二,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各國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這需要存在一定規模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離岸金融市場為前提,而其最終表現形式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的權重貨幣;第三,國際貿易結算中無論是否直接涉及中國本國的交易都有一定比例以人民幣進行結算。以上三個方麵是衡量一國貨幣國際化水平的通用標準,而其中更為重要的是後兩點。可以看出,一旦人民幣實現了國際化,不僅將使現有國際貨幣體係及相關的鑄幣稅等利益的分配格局產生實質性改變,也會深入地影響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
但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不是一個跳躍發展的結果,而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滲透。而人民幣可能在一段時期內都難以達到SDR權重貨幣的地位。而美歐為了解決自身的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問題,不惜采取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尤其是美國,利用美元在國際貨幣體係中的壟斷地位,惡意發鈔,放棄了其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責任而隻圖坐享其利益。在這種情形下,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反而是近中期內化解美國利用美元壟斷地位而采取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導致中國乃至世界貨幣體係風險的可行方案。
所謂人民幣區域化,狹義定義是指人民幣能夠在其周邊國家形成的特定區域內進行自由兌換、支付、流通和結算,即成為區域內的主要通用貨幣;廣義定義則是指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中的大部分國家或地區建立雙邊或多邊貨幣區,人民幣盡管不一定是區域內的主導貨幣,卻是能夠可自由兌換和流通、並在雙邊國際貿易和金融往來的結算中占據穩定比例的關鍵貨幣之一。
因此,人民幣區域化相對於國際化而言,相對容易推行和實現;人民幣推進區域化的進程,也可以為將來實現全麵國際化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人民幣改國際化目標為區域化,也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界對“中國威脅論”的猜忌與反感。但事實上,人民幣未來長期戰略規劃的目標,依舊是實現國際化。
就宏觀層麵而言,人民幣國際化路徑存在四種選擇:第一種,推動亞元並在其中占據主要權重份額;第二種,統一一國四幣(尤其是港幣和新台幣),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並推動與周邊接壤國家貿易中人民幣直接結算業務,進而建立人民幣區,並逐步擴展到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接受;第三種,直接通過貨幣互換協議與主要貿易合作夥伴逐步建立雙邊結算製度,推動多元化貨幣體係形成並力爭在其中占據一定份額;第四種,推動成立超主權貨幣,譬如支持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有的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功能,並力爭成為SDR的權重貨幣。
上述四種路徑中,第二種和第三種路徑的實現方式均與人民幣區域化目標存在重疊,尤其是第二條路徑,本質即為先實現區域化、後實現國際化。而第一種和第四種路徑的實現都具有較大的難度。就第一種路徑而言,亞洲國家大部分尚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且政治分歧較大,文化差距短期內難以彌合,想實現類似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還遙遙無期。關於亞洲地區的未來形勢在後兩節中還將具體展開。但可以肯定的是,亞元的推出不是未來30年規劃可以考慮的主要方向。而關於推動SDR成為超主權貨幣的路徑,金融危機爆發初期我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在相關國際會議中提出,但響應者並不普遍。因此超主權貨幣體係的推出可能是比亞元推出還要久遠的事情。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應結合第二與第三條路徑,推行人民幣區域化的階段目標,同時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人民幣的區域化與國際化並不是完全的後者包含前者的關係,這兩條戰略可以並行不悖。
自2008年12月以來,一方麵為應對從美國發生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另一方麵也為了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戰略,中國與多個國家或地區簽訂了一係列貨幣互換協議。截至2012年1月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告,中國已先後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新西蘭、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哈薩克斯坦、泰國、巴基斯坦和阿聯酋等15個國家或地區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其中與韓國、香港的貨幣互換協議已經在先期三年協議的基礎上繼續展期並繼續擴大規模;目前中國對外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涉及人民幣總金額已達13362億元。同時中國央行2010年7月與中銀香港修訂的《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正式確立了香港地區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目前香港地區已經占到了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量的75%以上。而新加坡和倫敦也已展開了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力。可以說,目前中國已經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做出了良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