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美國保持全球領導地位來說,在未崛起之前,通過軍事打擊摧毀中國的工業、基礎設施、國防等體係,是再好不過的希望。但是,軍事戰略存在諸多風險:一是美國多年來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中消耗較大,在經濟處於持續下行的狀態之下,對體量比伊拉克和阿富汗大得多的中國采取大規模軍事打擊,美國的經濟能力是否能支撐,是個疑問;二是當年在軍事力量懸殊的格局下,中國與美國曾經在朝鮮進行過軍事衝突,結果是不分輸贏,平局而結;三是來自德國和日本的威脅尚未排除,二戰時盟軍基本上摧毀了它們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體係,但是,在一個戰火滌蕩後的空白瓦礫上恢複經濟,似乎更加有利於創新和發展,人們更加有精力和凝聚力,戰後其經濟迅速增長,反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關於美國對中國軍事遏製的戰略,由於本書主要從經濟分析入手,加之國內外對此有許多專門的研究,這裏不詳細進行討論。
由於受中美經濟相關性深化,對大國戰爭的成本高昂,美國經濟的下行態勢等因素影響,美國對中國發動海陸空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概率風險也是存在的,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變成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衝突。
二、中國:決不當頭與確保內部穩定
前麵已述,美國為了維護其21世紀全球領導地位之國家利益,將中國作為影響這一重要利益的幾乎是唯一的潛在敵人。由此出發,美國製定了對付中國崛起的戰略,並且付諸行動。中國如何作戰略和行動的應對呢?
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和複興,是勢不可擋的。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和強盛後,將自己在世界各國中擺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需要有一個戰略謀劃。有三種方案選擇:一是代替美國,充當全球領導國家;二是富在自己,對外漠不關心,無意於他國問題和國際事務;三是積極推動全球國家民主化進程,形成新的國際政治規則和秩序,建立新型民主的現代世界治理結構。
(一)區分傳統文明世界與現代文明世界
我認為,人類曆史發展到今天,從學術上講,就國家出現後其進程和階段的劃分,需要將世界作傳統文明世界與現代文明世界之分。世界大家庭中活動的主體是各個獨立的國家。
傳統文明世界的特征是什麼呢?(1)一個國家裏一般推舉有絕對權力的領導人,形成威權的國家治理結構,而且國家領導人,包括其悍將一般是能保衛國家和征戰外部的英雄;(2)國家之間經濟聯係較為封閉,相互間盛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並以戰爭的方式進行人口、國土和其他資源的獲得和分配;(3)區域和全球各國,通常都形成領導國家,大國和強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導地位而發生衝突,經常以戰爭的方式決定大國領導地位;(4)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利益間盛行哈丁規則,即各國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對於地球這樣的公共場地,各國都盡可能多地使用海洋、大氣層、礦產淡水、外太空等資源,為本國所用;(5)傳統世界後期逐步形成穩定的國家版圖。
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成立了聯合國,形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生態環境國際協調會議等這樣新的全球治理形式,然而,就二戰後的幾十年看,人類進步並沒有擺脫傳統文明世界的特征,先是美蘇爭霸的冷戰時代,後又形成了美國單邊領導世界的格局。說明像美國這樣內部政治有現代文明的國家,在國際關係中卻抱著傳統文明世界謀求國際主宰地位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