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21世紀中美博弈的收益下(4)(1 / 3)

在蘇聯解體後的最初幾年裏,俄羅斯實施了西方希望的激進經濟改革,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動蕩。當時被俄羅斯人視為夥伴的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並沒有伸出援手。與此同時,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依然假定俄羅斯是安全威脅,並開始推動北約東擴,以加強西方安全。

北約1999年轟炸俄羅斯的盟友前南斯拉夫,成為俄羅斯對美國態度的轉折點。第二次車臣戰爭則為俄美關係增添了新的緊張因素。美國對俄車臣政策的批評,促使俄民族主義情緒開始出現在主流媒體上。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10月,俄前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因被指控犯有商業詐騙、偷漏稅款等多項罪名而被捕。前者引起俄羅斯對美國的強烈不滿;後者則引發了美國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強烈抨擊。在普京看來,美國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削弱俄羅斯。美國對伊拉克這個俄羅斯的長期盟友發動戰爭,被視為對俄羅斯國家利益無法容忍的侵犯。

而格魯吉亞與烏克蘭先後爆發“玫瑰革命”和“橙色革命”背後,似乎都有美國人插手的影子。對普京來說,兩場顏色革命就像是在俄羅斯發動革命的預演和彩排。隨著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開始尋求加入北約,普京向美國及其盟國發出了明確警告。雖然俄羅斯曾公開宣稱,不介意美國在前蘇聯地區交朋友,但俄羅斯卻畫出了一條界線: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不能加入北約。在俄羅斯看來,前蘇聯地區都是其“勢力範圍”,西方勢力不應該進入。俄羅斯不希望美國及其盟友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部署軍事力量。

2008年8月8日,布什與普京在出席奧運會期間討論了日益嚴重的格魯吉亞局勢。當普京意識到布什不願控製親美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時,他決定自己出手。對於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短暫衝突,普京認為,他不過是在重演北約對前南以及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爭。這場衝突使俄美關係陷入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點。

對美國而言,伊朗是一個嚴重威脅,美國期望俄羅斯在阻止伊朗發展核計劃的問題上提供幫助;但對俄羅斯來說,伊朗是其重要的戰略夥伴。美國一直宣稱,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是為了應對伊朗威脅。但俄羅斯不接受這種說法。在俄羅斯看來,美國在東歐的反導係統,旨在使美國獲得對俄羅斯的軍事優勢。

(2)俄羅斯的核力量

從核彈頭數量來看,目前能與美國抗衡的,隻有俄羅斯。據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的一份報告披露,到2007年年初,俄羅斯大約擁有5670枚核彈頭處於戰鬥值勤狀態,包括3340枚戰略核彈頭以及大約2330枚非戰略性核彈頭。此外,還有大約9300枚核彈頭被儲存或者等待銷毀。兩項相加,俄羅斯核武庫擁有近1.5萬枚核彈頭。俄羅斯的核武器可以從陸基發射井、潛艇和轟炸機發射。包括戰略火箭部隊(陸基)、有12艘潛艇的戰略艦隊(海基)和有79架轟炸機的戰略航空部隊。

從俄羅斯突破美國部署在俄周圍的反導係統看,一是俄戰略導彈將裝備突破反導係統的武器設備。2007年研製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能有效地摧毀敵方火力係統、反導及防空係統、機場設施、通訊指揮中心及重要的民用設施,並且具有很強的隱蔽能力。由於其飛行軌跡靈活多變,因此很容易突破敵方的導彈防禦係統和防空係統。二是將在西部和南部部署現代打擊武器係統。在西部和南部部署現代打擊武器係統,保障火力應對歐洲反導係統,具體措施將是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係統。三是啟動核設施防護。將加裏寧格勒的無線電雷達導彈預警站轉入戰鬥組成部分。在建立航空航天防禦係統框架內,首先加強戰略核力量設施的防護。

在太空戰方麵,俄羅斯宣稱,盡管美國和中國都有過成功的反衛星武器試驗,但俄羅斯迄今仍是惟一“反衛星”武器性能卓越並能在合理期限內製造出來的國家。他們世界上獨一無二的A-36反導係統就是例證。

3.有關國家希望美國多方消耗和國力衰落

任何國家在國際上的非直接營利性行動,從經濟上看,都程度不同地以國家的財力為基礎。美國保持其大國領導地位,在國際上管的事越多,消耗的國力就越多。從目前從事以及未來美國製定的國際戰略看,其主要在這樣三個方麵的戰略行動方麵發生巨額的消耗。

首先,反極端宗教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未來仍然還要消耗美國巨額的國力。雖然美國想從中東抽身,將戰略重點轉向亞太,但是拉登被擊斃和阿拉伯國家民主革命後形成的格局,並不隨美國的意願。最近中東和阿拉伯地區,包括所謂民主革命後的國家,發生的埃及離美和班加西反美格局和事件,表明美國在中東製衡極端宗教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的任務,並沒有結束,而是長期和艱巨的。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已經付出了近1萬美國軍人死亡,以及45000億美元的巨額戰爭成本。未來視中東和阿拉伯地區反美,以及極端宗教主義和極端恐怖主義對美國的攻擊看,包括對中東和阿拉伯地區的投入,以及美國國土防恐安全,全球監測和情報,反恐體係和裝備等等,全部每年需要至少1000億美元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