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中國地緣環境和對外戰略下(2)(1 / 3)

針對中印邊界糾紛,中國一方麵堅持平等協商,本著尊重曆史、互諒互讓的原則,爭取和平解決的最佳前景,同時,做好各方麵的部署準備防止戰爭的爆發。具體說來,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利用青藏高原的地緣優勢,部署適量但不必多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戰略武器,形成對印的戰略不對稱優勢。牢牢掌握對中印邊界的製空權,部署精幹的陸軍力量尤其是裝甲部隊和山地作戰部隊,保證衝突發生前期能夠掌握衝突地區的主動。優化進藏的道路建設,除青藏鐵路外,提高新藏線、川藏線和滇藏線通行能力,保障運輸後續力量的暢通。二是,利用印度與南亞國家如巴基斯坦、尼泊爾和不丹的矛盾,在西線牽製印度的戰略資源部署。三是,保持中國海軍力量在西亞、印度洋的存在,從南線形成對印度的戰略牽製。四是,密切中印兩國的經濟聯係,大力發展兩國在其他地區如非洲、拉美經濟合作,擴大兩國的共同利益,提高戰爭爆發的成本,降低武裝衝突的概率。五是,與印度合作或者單獨開發雅魯藏布江的水利、水電資源,建設高原高水位水庫,掌握對印的“水”武器。

對印度出於平衡地緣政治和中國崛起而奉行的聯合俄美牽製中國的舉措,我們可以嚐試搭建中美俄印高層戰略對話機製。一來防止中國成為周邊大國製衡的目標;第二,以高層對話的形式提高大國間的戰略互信,尤其是改善中印之間戰略互信嚴重缺失的狀況,防止誤判的發生;第三,這樣的戰略對話機製可以給印度的地區抱負和國際抱負以充分的國際尊重,緩解由於中國急速崛起而給印度帶來的戰略疑慮和恐懼;第四,對話的具體議題和領域可以覆蓋更加廣闊的領域和地區,防止這些國家的戰略注意力過分集中於中國的周邊地區,尤其是東亞。

針對中國和印度兩國不同的國際處境和對待國際體係的不同主張,即中國事實上是國際體係的既得利益者,希望國際體係的變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反觀之,印度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而主張根本性改革現行的國際體係和格局。中國可以借重西方國家對印度關於國際體係和格局的主張以外交上的牽製,更好地維護中國的國際利益。

雖然中國在中印經濟相互依賴體係中具有不對稱的優勢,但是隨著印度國內年輕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的優勢,這種優勢在未來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基於此,中國可以考慮適當放寬計劃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結構,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以使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更加持續經久。

五、中國在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與中國的對俄戰略

從曆史上看,中俄之間因為領土多次發生過戰爭;20世紀,當世界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時,中國一度與蘇聯結盟,是社會主義陣營中重要的一員,後來與之交惡,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兩國關係逐步正常化。21世紀的中俄關係會怎樣呢?

(一)中國在俄羅斯的相關利益

中俄兩國交往源遠流長,盡管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來兩國恩怨不斷,但隨著1996年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建立和“世代友好,互不為敵”國家關係方針的確立,兩國的關係已處在曆史上最佳的水平。俄羅斯作為中國最大鄰國,橫亙整個中國北部,回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蘇交惡時中國國家安全所麵臨的嚴峻局勢,可以知道俄羅斯對於中國的安全利益來說是多麼重要,可謂國家安全的“半邊天”。理性地講,對於兩國安全的最大利益而言除了睦鄰友好,互利合作之外別無他途。

在國際舞台上,中俄均為世界大國而且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持有相同的立場,中俄戰略協作關係的發展對於製約單邊主義,改革舊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秩序,促進國際關係的均衡化與民主化和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俄羅斯對中國崛起的戰略判斷持積極的態度,對華關係的熱情也在日益增高,基調空前積極。普京在總統競選綱領中明確提出,“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也需要一個強大、成功的俄羅斯”,“中國經濟的增長絕對不是威脅”,而是“俄經濟之船借力中國風的機遇”,“俄羅斯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自信表示歡迎”。至於兩國間存在的某些利益差異和意見不一,普京強調必須“按照親密朋友的方式去解決”。俄羅斯支持中國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問題上的政策。概言之,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可資借重的最為重要的力量。

在地區的層麵,俄羅斯整合中亞的“歐亞聯盟”戰略和加快融入亞太的“東進”戰略,對於對衝美國重返亞太、立足中亞的努力,改善中國的周邊戰略環境,鞏固西北部戰略後方,減輕中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壓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經貿領域。2012年,中俄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881.6億美元,增長11.2%,中國已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俄羅斯地大物博,它的能源、礦產、木材、工業原材料和一些基礎工業的技術是中國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能源可以有效地改善中國能源進口的結構,緩解能源運輸的“馬六甲”困境。俄羅斯需要中國的資本和市場,在經濟相互依賴體係裏中國已經具有了不對稱的優勢,這也成為中國國家利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