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是潮州的母親河,是廣東省第二大河,也是粵東地區最長的河流。韓江在近代以前是粵東地區的運輸大動脈,它溝通了整個潮汕地區和興梅地區、閩西南及贛南。韓江古稱員水;唐宋時稱為惡溪、鱷溪;宋元以後,為紀念被貶來潮州當刺史的唐代思想家、文學家韓愈而改稱為韓江。韓江有三個源頭,一是北源汀江,一是西源梅江,另一是東源梅潭河。汀江發源於福建省長汀縣上坪山,梅江發源於紫金縣與陸河縣交界處的七星崠,梅潭河發源於福建省平和縣葛竹山麓。這三個源頭於梅州市三河壩鎮境內彙合後形成韓江,韓江幹流全長470公裏。韓江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斜貫奔流至潮州城區,在湘子橋下遊分為北、東、西三溪流經潮安縣和汕頭市的澄海區入海,形成水網蔓延密布的韓江三角洲平原。韓江洪水期一般發生於夏、秋兩季(4~9月),每次洪水時間約4~8天,洪水漲幅一般為1~5米,曆史上最高洪峰水位為1964年6月17日11時的16.95米。枯水期一般在冬、春兩季(10月至次年3月)。潮州市境內的韓江支流較大的有鳳凰溪、文祠水、秋溪水、田螺湖水等。
黃岡河又名鳳江,發源於饒平縣北端粵閩交界的上善鎮大崠坪,自北向南流貫饒平縣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全長87.2公裏,流域麵積1282平方公裏。整個黃岡河流域東、西、北三麵環山,狀如馬蹄,拓展了九村溪、新塘溪、浮濱溪和東山溪等支流,分別自東北、西北的丘陵和山地發源,從北向南流入黃岡河,彙集成向心水係,構成饒平縣的水係大動脈。它是全國獨有的一個縣域境內自成一個水係的江河。
五、自然資源
潮州市有著山、海、平原兼備的優勢,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裏土地肥沃,適合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是全國聞名的水稻高產區之一,也是嶺南著名的水果產地之一。這裏一年蔬菜水產不斷,四時佳果飄香。山地適宜茶葉生產,特別是海拔800米以上的鳳凰山區,更是馳名中外的鳳凰茶主要產地。
潮州市地表水資源充沛,天然水能蘊藏量十分豐富,可供裝機開發的水能14.48萬千瓦,占蘊藏量的83.8%。境內還有地熱資源——熱礦水,主要有潮安縣歸湖鎮湯頭村的熱礦水和沙溪鎮東山湖的溫泉等。
潮州市境內礦產資源品種頗多,主要有錫、銀、鉛、鋅、鎢、鐵等有色金屬及高嶺土(瓷土)、花崗岩、觀賞石(潮州蠟石)等。境內初步探明的優質瓷土儲量超過2億噸,尤其是意溪鎮境內的飛天燕的優質瓷土蘊藏量高達3200萬噸,居全省首位。
潮州市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有木樹種100多種,中草藥近500種。野生動物有獸類20多種(如雲豹、山豬、山羊、穿山甲、刺蝟等)、陸棲爬行類20多種、飛禽類40多種,有農業昆蟲近200種。另外,有淡水魚類100多種;海洋魚類470多種,主要有海鰻、龍蝦、對蝦、石斑魚、膏蟹等;海域貝類10多種,主要有牡蠣、泥蚶、扇貝、螺、薄殼等。此外,還有廣闊的淺海灘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