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地理環境(1 / 2)

一、地理位置

廣東省潮州市地處祖國南疆,是廣東省東大門。曆史上的潮州疆域非常廣闊。明清時的潮州府覆蓋了現今的潮州、汕頭、揭陽三市以及梅州市的豐順、大埔、蕉嶺等縣。現在的潮州市管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地理上位於東經116?22′~117?11′,北緯23?26′~24?14′;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揭陽市的揭東縣接壤,北連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連接汕頭市區和汕頭市的澄海區、南澳縣。潮州市城區陸路距揭陽市34公裏、普寧縣85公裏、揭西縣107公裏,距汕頭市40公裏、澄海區36公裏、南澳縣38公裏+2海裏(海路距離),距廣州市480公裏,距深圳市380公裏,距福建省福州市558公裏、廈門市256公裏,距台灣省高雄市180海裏,距香港450公裏。全市總麵積3613.9平方公裏,其中陸域3080.9平方公裏,海域533平方公裏。南部海岸線長136公裏。

二、地形地貌

潮州市地勢北高南低。饒平縣、潮安縣北部的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市總麵積的65%。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係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係鳳凰山脈。潮安縣北部的鳳凰山脈主峰鳳凰髻是粵東地區最高峰,海拔1497.8米。潮安縣、饒平縣南部為衝積平原,百裏平川。韓江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潮州城區,然後經潮安縣境內分流緩緩南移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貫穿饒平全境,流入南海。湘橋區地處潮州市南部平原韓江三角洲的頂端。

三、環境氣候

潮州市地處低緯度亞熱帶,南臨海,北回歸線穿過市域南部,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如春,氣候宜人,終年常綠。潮州市30年來年平均氣溫21.7℃,每年隻有1月和2月平均氣溫小於15℃,3~12月平均氣溫均在15℃以上;月平均最高氣溫7月為28.5℃,月平均最低氣溫1月為13.7℃。年際氣溫變化較穩定,年平均氣溫東西差異不大,南北則因地勢高低變化而有明顯差異。

潮州市日照長,陽光充足。年平均日照1986.1小時,但年際變化較大,80%的年份日照在1840小時以上。年日照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勢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是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

全市年平均雨量1685.8毫米,汛期一般在4~9月,半年雨量約為1385.9毫米,占全年雨量的82%;枯水期在10月至次年3月,半年雨量約為299.9毫米,隻占全年雨量的18%。年雨量受地形地勢影響各地差異較大,一般是西部多於東部,北部山區多於南部平原。

潮州市春、夏、秋三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每年夏、秋兩季一般都會受到台風的影響,年平均受台風影響2.3次。台風常常帶來暴雨或大暴雨,對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也有助於降低氣溫和解除旱情。

四、主要江河

潮州市的河流主要有韓江和黃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