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職業道德素質:職場第一標準和原則(3 / 3)

是內在性與現實性的辯證統一

職業素質是穩定的,形成後具有一定的內在結構,在這個意義上職業素質具有內在性。職業素質又是可實證的,它在一定的環境條件或機遇下可以表現於外,在這個意義上職業素質又具有現實性。

是個體性與群體性的辯證統一

一方麵,群體職業素質是由個體職業素質構成的,沒有個體職業素質便沒有群體職業素質;另一方麵,群體職業素質狀況又是個體職業素質成長的土壤,是個體職業素質成長的環境。這樣,個體職業素質必然具有時代性與地域性特征。

職業素質具有整體性

職業素質是一個係統,各種職業素質是構成整體職業素質的要素。整體職業素質水平取決於要素的水平及要素之間結構的合理性。

7.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養

我國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構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思想品質素質

思想品質是認識社會、成為社會認可的人所必需的素質。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尊敬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有社會公德,對國家、民族、社會和家庭有責任感,能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係,適應現代化生活節奏,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戰勝困難的頑強意誌。

思想品質的高低關係到在工作崗位能否成為報效祖國、為人民服務的人才,能否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上做貢獻。良好的思想品質素質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青年人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思想還不成熟,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正麵教育,也容易受來自社會的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是職業勞動者的首要素質。

職業道德素質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履行自己職責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行為和道德準則。社會上有多少種職業,就會有多少種職業道德。人們在自己的職業崗位上總是同社會發生職業上的聯係。隨著這種聯係的發展,社會出現了調整本職業內部關係和本職業與其他職業關係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盡管社會上的職業多種多樣,職業道德原則規範各有特色,但是從各種職業道德原則規範中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和規範。這些基本要求和規範是每一個人就業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

從事職業活動必須有一定的技術技能,而培養各種技術技能必須以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基礎。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求職立業的必要準備,是從事職業活動的需要,是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科學文化知識愈豐富,對技術技能形成的指導性就越強,就能在實踐中少走彎路,減少摸索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對就業者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每一個人隻有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求職立業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才能適應職業的要求。

科學文化素質主要是指職業勞動者所應當具備的廣博的知識積累、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科學文化素質是職業素質的核心。對職工來講,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成才的基礎,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培養職業素質的關鍵,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求知和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重要保證。

技術技能素質

技術技能是指職業勞動者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所必須具備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所謂智力技能,是指借助於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智力活動的方式,如閱讀、心算、解題、作文等方麵的技能。所謂操作技能,又叫動作技能,指書寫、打字、演奏樂器、使用生產工具等等,主要是借助骨骼、肌肉運動實現的一係列外部動作。當這些動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組織起來,並近於自動化時,就成為動作技能。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統一存在於人的實踐活動中,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係,並可以相互轉化。

掌握技術技能是就業的基本條件。每個人都應把掌握專業技術技能作為自己學習的任務。要想將學到的專業技術理論轉化為技能,離不開動手能力。如果動手能力不強,隻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就等於紙上談兵,是不能勝任實際工作崗位的。在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中,隻有理論知識而無實際動手能力的人將被淘汰。

掌握技術技能也是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在本職崗位上作貢獻的需要。專業技術技能的形成不僅是領會、鞏固和應用知識的重要條件,而且對於勞動者智能的發展、特別是職業活動中所需的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技術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就業者在本崗位發揮作用的程度。因此,要使自己能在職業活動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

體能、心理素質

人的體能即人的生理素質,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人的心理素質主要是後天影響的結果。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開朗的性格,開闊的胸襟,樂觀向上的情緒,源於健康的身體。

所謂生理素質,是指在遺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體形態和生理功能上的特征,包括生理解剖特征,如身高、體重、神經係統、運動係統的特征等;還包括生理機能特征,如運動素質、反應速度、負荷限度、應急水平、適應能力、抵抗能力等。

所謂心理素質,是指在一定遺傳素質的基礎上,在主體努力、外在教育和環境影響的共同作用下個體形成的心理、心理品質與心理能力的綜合。心理素質的好壞體現在心理狀態的正常與否、個體心理品質的優劣、心理能力的強弱三個方麵,體現在個體的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狀態之中。一個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是良好的心理狀態、健康的心理品質、較強的心理能力。

在人的整個素質體係中,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技術技能素質、身體素質等一起構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製約的辯證統一的完整體係。它不僅滲透和輻射到其他素質之中,影響和製約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是其他素質形成的基礎。無論是政治思想的確立、優良品德的陶冶,還是知識技能的掌握、身體素質的增強,都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