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用的廣泛性
道德作為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利益關係的行為規範,其作用貫穿於人類各個社會形態,廣泛地存在於社會關係的各個領域。道德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所涉及的範圍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為廣泛。道德作用的廣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講道德,自覺遵守道德規範。
道德規範的多層次性
曆史上各時代的道德都有其層次和序列,不論哪個階級的道德規範體係,都體現出多層次性特點。這是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各種關係之中。在一個階級內部、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多種層次的,社會關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決定了道德規範的層次性。為此,我們應根據道德規範多層次性這個特點,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道德內容的階級性和繼承性
在階級社會裏,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階級利益也必然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範,以及不同的道德評價標準。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內容的階級性主要表現在:
階級社會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階級的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
一切階級都是從自身的階級利益出發,確定本階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和道德評價標準。
不同階級的道德,體現不同階級的意誌和要求。一切階級的道德,無不是該階級的一種特殊思想工具。
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過程。人類對於道德準則的認識,經曆了曲折的前進過程。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的道德除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內容之外,還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處,即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共同行為準則。如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勞動人民勤勞節儉、團結互助的社會公德,反抗外敵侵略的高尚美德等。所以,堅持道德的階級性,並不排除道德的繼承性。當然,這種繼承性是在對前人道德遺產予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批判的繼承,即汲取道德的優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部分。
道德的階級性和曆史繼承性啟迪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繼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積極思想和規範,以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係,同時還要抵禦和消除腐朽道德觀念對我們的進攻和腐蝕。
4.職業道德也是職場成功的基本前提
馬克思主義強調社會經濟關係對道德的決定作用,但同時又充分肯定道德對社會生活的反作用,即道德的能動作用。其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道德能促使經濟基礎的發展和鞏固
在人類曆史上,由新的經濟基礎產生的一定道德,總是以自己的善惡標準去論證、宣傳新的經濟基礎的合理性和正義性,抨擊舊的經濟基礎的落後性和非正義性,譴責不利於和危害新的經濟基礎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促使新經濟基礎的發展和鞏固。而當舊的經濟基礎趨向滅亡並被新的經濟基礎代替後,由舊的經濟基礎產生的道德往往還要作為一種習慣勢力和腐朽思想同新的經濟基礎和新的道德進行較量,以阻礙和破壞新的經濟基礎的發展。如當前社會上滋生的腐敗現象,正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剝削階級道德腐蝕人們靈魂的結果。可見,道德對社會發展可起積極促進作用,也可起消極阻礙作用。
道德是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
任何階級道德都體現著本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並為本階級的利益服務。各個階級都把道德作為一種特殊思想工具,通過道德的宣傳教育,使體現本階級利益的道德原則、規範變為本階級成員的內心信念,自覺改造自己的道德義務,為本階級的根本利益服務。同時,利用本階級道德的統治地位,對敵對階級的成員施加影響,轉變他們的道德觀念,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納入本階級道德規範的軌道。
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人是社會生產力發展中最重要的能動因素。人們的道德觀念必然對其勞動態度、工作效率發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從而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
道德能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
一定社會的道德,包括公共生活準則,在調整人們的行為和相互關係,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維持人們交往的正常進行等方麵,都有重要作用。
5.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素質是一種內涵豐富、使用廣泛的概念。素質作為人所具有的內在特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素質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點,包括神經係統、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特點,其中腦的特點尤為重要。它們通過遺傳獲得,故又稱“遺傳素質”。廣義的素質是指公民或某種專門人才的基本品質,如國民素質、民族素質、幹部素質、教師素質、作家素質、職工素質等,包括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的知識、能力、性格等,它們是個人在後天環境、教育影響下形成的。目前,社會上使用的素質概念多是指廣義的素質。
綜合起來講,素質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後天通過環境、教育獲得的基本品質。先天獲得的遺傳因素是後天形成基本品質的物質前提,而後天的環境與教育則是先天遺傳素質能否發展的條件。一個先天聾啞人當然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但有音樂天賦的人如果後天得不到培養也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個人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得以充分發展,同時使之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素質教育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職工素質教育對於提高我國職工隊伍素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6.像堅守生命一樣堅守職業道德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人員在一定的生理、心理的條件基礎上,通過後天的社會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內在品質。
一般來說,職業素質主要有以下特征:
是人先天的生理心理與後天獲得的辯證統一
在人的整體素質形成中,先天的稟賦是前提,它提供了人的發展的主體可能性;環境是條件,它為主體可能性發展提供機會。實踐中對人所提出的發展需求與人現有的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是素質發展的動力,教育則在人的素質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是相對穩定性與發展變化性的辯證統一
職業素質盡管總是處在不斷提高、完善過程中,但一旦形成並在實踐中發揮作用,就具有相對穩定性,否則就稱不上什麼素質。素質之所以穩定,則是由於它在主體身上已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即解剖的生理結構和知情意行的心理結構。人的現有素質具有可發展性,可以提高,也可以再塑造,處在量的積累和質的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