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職業道德素質:職場第一標準和原則(1 / 3)

1.職業道德是職工最基本的素質

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世界上的職業千千萬萬,每一種職業都有不同於其他職業的特點,不同的人才需要具備不同的職業素質。

職業並不是從來就有的,是社會分工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要根據社會分工,從事這樣或那樣的工作。由此,就出現了以分工為顯著特征的多種職業。

所謂職業,是指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產和個人謀生的需要,在社會中對社會所承擔的一定職責和所從事的一定專門性業務工作。通過這個專門性業務工作,對一定社會和一定階級、集團承擔一定的職責。在階級社會,職業有正當的和不正當的區分,凡是有益於社會發展,有益於協調人與人之間的職業就是正當的職業;反之,就是不正當的職業。

職業有著三種社會性質和地位:一是每種職業都意味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二是每種職業都意味著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利;三是每種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係。職業的這三方麵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它必然要在道德上、素質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職業是社會整體或國家利益、職業服務對象的公眾利益、行業集體利益和從業者個人利益等幾種基本利益的交會點、結合部,職業既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又是對社會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

2.沒有職業道德就不具備進入職場的資格

人類社會是由客觀和主觀兩個世界構成的。人類的主觀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錯綜複雜、變化萬端的現象係統,包括諸如素質、能力、意識、信仰、思想、觀念、知識、修養、心理、情感、性格等各種意識形態。在這個係統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居於核心位置、起著主導作用。也就是說,道德是人類區別於一般動物的重要標誌,是人類社會具有的特殊屬性。

所謂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曆史條件下的人們,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和形成的人際關係、利益分配、法律製度和思想行為等進行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價值選擇、價值實現的總和,是人們行為活動的規範或行為的準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結構的複雜而龐大的道德係統,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它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的價值標準,又是社會衡量一個人行為對錯、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的價值標準。它界定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道德,從道德精神,到道德規範,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和直接指揮和支配思想行為的文化指令,具有多方麵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因此,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所顯示出的力量和價值,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行為規範,約束和控製人們的思想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也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良好的願望,誘導和激發人們的想象力,憧憬和設計大同世界。道德遠遠比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內涵要深刻得多,外延要廣泛得多,價值要重大得多。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道德是一種理想信念,一種思想境界,一種精神支柱,一種內在力量。其主要表現為:

道德是人類前進的“目的地”

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和良心指引下,不斷認識社會產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勾畫人類最終將要到達的理想的、美好的未來世界,道德為人類實踐活動指明前進目標。

道德是人類前進的“發動機”

在社會曆史環境和物質技術條件完全相同的前提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組織、一個人,發展不發展、怎樣去發展、發展得如何,決定於內在主觀的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決定於精神支柱、精神狀態和精神麵貌。

道德是人類前進的“行路標”

人們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沉澱,形成了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各個階段上的行進目標、行進標準、行進規範、行進位置和行進軌跡,規劃和控製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保證和促進社會順利發展。

道德是人類前進的“方向盤”

人們不斷根據自己的行進過程及其產生的效果、碰到的障礙、出現的問題,隨時調整和選擇自己的行進方向、行進路線、行進速度,為最終建設公正、合理的社會而不懈奮鬥。

道德是人類前進的“交通警”

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學習掌握著正義、公理、價值等倫理道德武器,並通過思想、理論、意識、觀念、行動、示範、交流、輿論、氛圍、批評、鬥爭等媒介,揚長避短、揚善懲惡、揚清激濁,建立和鞏固良好的社會風氣。

總之,道德不完全是“通過主體內心感悟而自覺奉行的行為規範總和”,而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所蘊含、賦予、創造的富有積極、健康、向上意義的精神價值。內心感悟而自覺奉行隻是道德規範與其他規範相比所具有的特點和屬性。人類社會的所有規範都與倫理道德有關,甚至可以說都淵源於人類對倫理道德的理解和闡釋,都貫穿著倫理道德的精神和原則。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內容、特點和規律,隻能從人類社會運動本身來考察和說明,隻能從人類社會運動的本質特征來考察和說明。人類社會運動的本質特征集中體現和反映在人的思想行為上,思想行為的本質特征集中體現和反映在倫理道德上,倫理道德的本質特征集中體現和反映在人類對自我的存在、價值、權利、責任、義務的自覺意識和認知程度上。

3.恪守職業道德是員工的職責和義務

道德屬意識形態領域,它與其他上層建築相比,具有以下的特點:

調節手段的特殊性

道德的調節作用不是通過國家強行製定和強製推行的,而是依靠社會輿論、教育、習俗及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自覺約束、自我節製、自我規範自己的行為。道德的調節作用雖然不需要強製執行機構,但道德評價卻貫穿於道德作用的全過程。道德評價是通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觀念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從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促進個人良心道德品質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道德調節作用也具有精神上的強製性一麵,但它同法律規範、管理規範等硬性規範的強製在性質上是不同的。不道德的行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群眾的批評、良心的責備,形成一種強大的意識力量的壓力,要人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