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悟業才能敬業
職業道德是伴隨人類社會勞動分工的深化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它不僅是社會道德係統中一個具有特色的分支,而且是一個最具代表性和起關鍵作用的社會道德層麵。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是現代社會整體道德建設的突破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這有利於從業者樹立自主意識、服務群眾、辦事公道的意識、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意識和時間、效率意識,但同時也使從業者易於產生拜金主義、功利化、為獲取最大盈利而不擇手段和組織紀律渙散等不良傾向。因此,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實效性,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具有重大意義。
(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需要。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在其《經濟哲學》中指出:“任何一種經濟製度都需要一套規則,需要一種意識形態來為他們辯護,並且需要一種個人的良知努力促使去實踐他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製度,也需要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規則和意識形態。《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我國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這種經濟體製,不僅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結合在一起,而且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這一論斷告訴我們,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職業道德教育與之相適應。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範,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職業道德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也就擺在了議事日程之中。因此,在《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中就曾指出:“當前要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為重點。”
(3)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促進全社會道德風貌的好轉。
職業活動是個人一生中主要生活內容,人生價值、人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是通過職業活動得到實現的。所以人的品德、精神境界、價值觀念也主要通過職業活動體現出來,並充分展示出一個人總的精神風貌和道德情操。職業崗位是培養人格的最好場所,也是表現人格的最佳場所。全社會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注重職業道德品質修養,必然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從而帶動全社會道德風貌的好轉。此外,人的情感是相互傳染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以一種示範姿態,傳遞給自己的職業對象,從而使自己的職業對象感到心情舒暢愉快,並把這種情感體驗化為自己的行為,同時再傳遞給其他職業工作者。如此往複,在全社會造成良好氛圍,形成一種氣勢,全社會的道德風貌在人們彼此影響感化之下,在黨和國家共同倡導下必然會有一個較大提高。
2.敬業才能樂業
在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國著名的道德哲學家弗蘭克納曾指出:“從道德上講,任何道德原則都要求社會本身尊重個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說,道德要求社會公正地對待個人;並且不要忘記,道德的產生是有助於個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對個人進行不必要的幹預。道德是為了人而產生,但不能說人是為了體現道德而生存。”因此,道德的本質在於它是人探索、認識、肯定和發展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而不是社會對付個人、反對個人的工具;道德不隻是要求主體對自身以外的規則、規範負責,而是首先要求主體對自己負責,因為隻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可能是一個對自己置身於其中的種種關係持積極的、負責態度的人。因而,在對受教育者進行職業道德理論灌輸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受教育者自身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主動性,隻有這樣,職業道德理論才有可能內化為受教育者內在的職業道德品質,外化為正確的職業道德行為。
與行業相結合的原則
從職業活動決定職業道德的角度看,職業道德表現為“職業化”、“角色化”的特征。職業道德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準則。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以及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受教育者從事的行業有針對性的施教。比如,對IT行業的員工重點講授網絡職業道德,對財會行業的員工重點進行“不做假賬”的教育,對醫護人員進行人體試驗的道德教育、秘密限界教育,以及稀有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等教育,對領導幹部進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取的教育等。
終身性的原則
人的教育具有終身性,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教育也應堅持終身性的原則。這種終身性,對群體而言是終身教育,對個體而言是終身學習。從現代係統論的角度分析,終身學習涵蓋著三維結構,並構成一個網絡係統;從時間角度上分析,終身學習是人一生的學習過程,即活到老,學到老;從空間角度上分析,終身學習是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有機結合;從學習形式上分析,有職前學習和職後進修、學習。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和理解,受教育的終身性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西方道德教育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教育與人的生活共始終,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續不斷的生長發展過程”。
與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
沒有過硬的技術、技能和較高的業務工作水平,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的。崇高的職業道德不但表現為自覺履行職業責任、遵守職業紀律,還表現為完成本職工作的過硬本領。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職業實踐,促進生產力發展。所以,要做好工作,僅對職業有深刻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業務水平。如果缺乏搞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技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完成好本職崗位任務,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相結合原則
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出現了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他們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思想認識、文化素質、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這就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差異製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要注意區分層次,針對不同特點,把先進性的要求同廣泛性的要求結合起來”,職業道德教育的先進性要求應以廣泛性要求為基礎,廣泛性要求應以先進性要求為指導,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堅持職業道德教育的“廣泛性”要求,“鼓勵支持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思想道德,鼓勵支持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就是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規範交給勞動者,讓勞動者將之化為實際行動。堅持“先進性”要求,“堅持在全社會提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為人民服務和甘於奉獻的精神”,旨在把職業道德教育的水平由低層次引向高層次,使全社會職業道德精神不斷升華,從而達到“團結和引導億萬人民積極向上,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目標。
與社會管理相結合原則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廣泛進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識和道德規範,幫助人們加強道德修養。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和製度,把公民道德建設融於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製,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規範人們的行為。”
與法製教育相結合
職業道德重在行動,也是易於實行和檢查的道德,但是,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不可能是自發性的。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必須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經過人們的自覺努力,才能逐漸樹立起來。道德和法律盡管約束的形式和範圍不同,但都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範,社會上有許多例子說明,由於個別職工不遵守職業道德進而觸犯了法律,說明職業道德教育與法製教育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如進行忠於職守的教育,可以聯係法律對瀆職行為的規定;進行服務意識、質量意識的教育,可以聯係《消費者權益法》等法律規定;進行文明生產意識教育,可以聯係有關生產操作規程的規定;講注重信譽,可以聯係有關《合同法》的規定;進行競爭意識的教育,可以聯係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
建立激勵機製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要把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作為考核、獎罰的重要指標,促進從業人員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樹立行業新風。”以前,對職工遵守職業道德規範的情況沒有適當的考核,也是影響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的一個原因。在新形勢下,企業已實行了全員合同製、管理幹部聘用製,企業和職工雙向選擇,同時經濟管理機製也逐步完善,這就可以把對職工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情況的考核滲透到勞動用工製度和經濟責任製考核當中,建立起職業道德教育的激勵機製。一方麵,嚴格任職資格製度,把就業、任職、上崗同職業道德建設聯係起來。企業在聘用幹部、選擇上崗職工時,對一貫遵守職業道德的人員給予優待,對違反職業道德的人員進行嚴格限製,以激勵職工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範;另一方麵,把職業道德的要求寫進招工等勞動合同和規章製度。職工違反了職業道德規範就是違反了合同,違反了規章製度,企業要嚴格按合同和規定對職工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