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第一次交作業就被老師撕了本子,心裏很難過,但隨手再翻翻那殘存的頁麵,頓覺確也不太像話,整篇作業“烏雲密布”,寫得像個“黑老虎”。自此,也就奠定了我寫字不好的臭底子。小時候總羨慕別的同學削得鉛筆那麼飽圓光滑,筆鉛是那樣的長而細,像圓規的尖,又像是一個身材曼妙修長的美麗女郎,寫出的字自是刮淨漂亮,如清風徐來。再看看自己的鉛筆,像極了老南瓜皮,又像是禿子頭上的疤瘌,東缺一塊肉,西缺一塊皮,用老師的話說就像是狗啃得一樣。狗啃未必,不過很多時候沒有鉛筆刀的話我的確是要拿牙來啃開其“皮肉”,然後把鉛筆芯按在桌麵上來磨的,弄得筆芯又粗又短,寫出的字就像是“被壓扁的蛤蟆”醜陋不堪。
到上的初中,因文筆不錯(這還能被我驕傲上幾回),每周的作文評析幾乎都要被老師拿來當範文讀給諸師友聽,隻是每當作文本發下來後麵總批著一句話:文筆可以,字需認真書寫。真真令人喪氣!等到畢業中考臨近,班主任老師還為此專門把我叫到他辦公室裏,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德軍啊,考試時咱不求字寫得多好看,隻求你沉住氣,一筆一畫地寫,讓閱卷的老師能看出來就行,要是因為字寫得不好而影響了成績,影響了你的前程,可就太冤了!
一字之技,竟讓老師如此憂慮,自己可真稱得上大不敬了。入得中專,語文課仍是最愛。第一次交作文,老師雖已易人,批語卻是一樣,隻是這次卻再也沒能被當做範文在全班閱讀。是可忍孰不可忍!說什麼咱不蒸饅頭也得爭(蒸)這口氣呀!練!自此竟開始了我的學書之旅。所幸的是到了中專功課不那麼重了,加之學校學書之風甚濃,有專門的書畫社,擅書者雲集。所謂三人行必有吾師也,俺也就買了筆墨、字帖,筆畫結構的一通苦練起來。孰知這一練竟練出興趣來了。“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自此我一頭紮進書海再也無法自拔,這一練竟十年無輟,期間甘苦我心自知。書法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真是博大精深,黑白之間,僅憑點畫線條、墨色的變化竟然變化莫測,包羅了整個世界甚至全部的人生。以書傳情以書達意,自是別有一番滋味。“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書法亦然。為了使自己的字盡可能寫得美觀一點,我不僅報了書法函授,還大量地閱讀了一些書法理論和古典文學方麵的書籍,一閱一練之間,我的性格也由原來的暴躁,逐漸轉為沉靜,自覺換了一種人生。我自知天資愚鈍,於寫字沒什麼靈感可言,不敢奢望成名成家,隻求把字能寫得對得起觀眾,心已足矣!而於練習之間的收獲卻非一言能蔽之,正如詩人汪國真在一首詩中所寫:我本想收獲一縷春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現如今,我還在像一個小學生一樣一筆一畫地認真地練著字,我想我會一直這樣練下去的。在今天這個科技日益發達的世界上,電腦迅速地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再握著幾千年來老祖宗傳下的毛筆寫字似乎與這個世界太格格不入了。可是看看當下我們培養出來的高才生們,有很多寫的字就像我當年寫得“黑老虎”一樣,甚至有的隻會在電腦上敲字而不太會寫字了,我想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心裏都會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讓我們還是盡量把字寫得好一點吧,它可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呀,如果你再有幸能夠登堂入室,進一步一窺書法之堂奧,相信我,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