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得知有人預謀搞暗殺的消息後,以"鐵西瓜"為線索追查。4月5日,北京警廳逮捕黃樹中和汪精衛。在獄中,汪精衛寫了長篇供詞,聲稱"立憲不可指望","欲達民主之目的,舍與政府死戰之外,實無他法"。載灃本擬處死汪、黃二人,因同盟會員程家檉正在肅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師,他對善耆說:"國家如殺汪、黃,則此後黨禍日夕相尋,非朝廷之福。"善耆也因為清朝正搞立憲,為收買人心,認為從輕處治更有利。善耆勸說載灃將汪、黃交法部永遠監禁。

獄中,汪精衛寫過幾首詩,表麵上慷慨激昂,不成功便成仁,實際上他在獄中受到優待,肅王善耆、貝子溥倫都曾到獄中去探視他。汪精衛逐漸被軟化了。

年,武昌起義的爆發,震撼了清廷,也為汪精衛帶來了福音。11月6日,由清廷開釋,汪精衛出獄後就被袁世凱收買,成了袁世凱的奸細。袁世凱鼓勵汪精衛說:"汝能持之,則團體之發展,暗殺之組織,恣汝為之可也。"汪精衛利用其在同盟會中的地位和曾經從事革命活動的聲望,召集京津黨人,於12月1日在天津成立同盟會京津保支部,自任支部長,他隻讓黨人組織暗殺隊,去殺那些妨礙袁世凱攬權的宮廷親貴。在他的影響下,一部分黨人也熱衷於搞暗殺活動。

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各省區紛紛起義。北京起義是一些同盟會員發動的,11月29日,陳雄、李漢傑等從汪精衛處領取8000元發動費,當夜組織敢死隊,突襲清宮、天安門、東華門、西華門,遭到事先布置好的反動軍警的圍捕。原來這是汪精衛與袁世凱安排的圈套,隻是想借革命誌士的鮮血嚇唬清廷。陳雄、高新華憤而自殺,李漢傑英勇犧牲。從此,汪精衛與革命背道而馳,抗戰期間,叛國投日,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漢奸。

長沙搶米風潮

世紀初,湖南農民遭受的壓迫和剝削非常沉重。許多農民秋收交納地租後,就無顆粒糧食,即民謠所說:"禾鐮上壁,莫有飯吃。"

年秋末,洞庭湖一帶有的地方鬧水災,有的地方鬧蟲災,有的地方鬧旱災,出現了赤地百裏、顆粒無收的局麵。糧價上漲,民不聊生。但是,官僚、地主、投機商人卻把人民的災難看作是大發橫財的時機,他們互相勾結,乘機搶購糧食,囤積居奇,或把糧食偷運出境。外國洋行、商人,"亦涎其贏利之厚",同巡撫岑春煊勾結,搶購大批糧食運出湖南。數十萬饑民把當地的樹皮草根都扒光了,還不能填飽肚子,紛紛湧人城市謀食。

年春天,帝國主義搶購穀米的活動更加猖狂,明劫暗奪絡繹於途,這就使湖南的糧米更加短缺,饑荒更加嚴重,米價陡漲。湖南常年米價,每石一般為兩三千文。1906年水災時,亦不過4000餘文。1910年3月初,米價漲到每石7000餘文,4月上旬,長沙穀米更加緊張,米價一天之內要上漲幾次。糧店門口懸掛"早晚市價不同"等字樣的牌子,以致人心惶惶,形勢更加動蕩。4月11日,長沙米價漲到每升80文,長沙南門外挑水工黃貴蓀的妻子攜帶僅有的80個大錢到一家碾房去買一升米。店主以其中雜有幾個不通行的大錢,不肯售米。傍晚,黃妻乞得數錢,湊足80文,再去買米,米價每升又上漲到180文,仍然空手而返,她為此憤恨萬分,投老龍潭自殺。黃貴蓀亦率子女投水慘死。長沙市民聞此慘耗,無不義憤填膺。第二天,湖南巡撫岑春煊見勢不妙,下令壓低米價,米價降到70文一升,下午米價回升,又漲到76文、78文,一老婦與碾房老板評理,群眾圍過來打抱不平,雙方衝突起來,憤怒的群眾搗毀了碾房。在木工劉永福的帶領下,將碾坊搗毀。隨即衝向鼇山廟巡警分局,要求平糶救災。善化縣縣令郭中廣被迫答應在次日中午開倉平糶。

月13日,當局不僅不履行諾言,反而無理逮捕領眾起事的劉永福,激起了群眾更大的憤怒。泥木工匠、城市貧民、饑民和四鄉農民數千人,強烈要求釋放劉永福,痛毆巡警道賴承裕,並擁至巡撫衙門。沿途彙集饑餓的群眾一萬多人。有的高呼:"要撫台給我飯吃";有的提出"趕快把劉永福放出來!"有的怒吼:"把撫台拖出殺死。"色厲內荏的岑春煊被嚇破了膽,躲在衙門裏,他派人掛出牌子說:"從後天起開倉售米,每升六十文",群眾把牌子摘下砸碎,他又派人掛出牌子說:"明天就開倉售米,五十文一升",群眾又將牌子砸碎,他答應釋放劉永福,又說劉已被警務公所帶走,無人可放。群眾忍無可忍,由泥木工人領頭,群起搗毀了巡撫衙門的大門、照壁和石獅子,有人爬上門前旗杆,拆下了代表岑春煊出身官級的箕鬥。人們向巡撫衙門裏麵猛衝。岑春煊命令守衛的軍警向群眾開槍,當場打死14人,打傷40多人。群眾徒手與軍警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