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中成立的學生組織。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學生點燃的革命火把,迅速傳到全國各地,學生愛國運動在各大城市風起雲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根據運動的發展,各地的學生們感到有進一步組織起來的必要。1919年6月1日,京、津、寧、滬及留日學生代表在上海環環中國學生會召集全國學聯的籌備會,會議議決全國學聯的名稱為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並向各地學生聯合會發電,要求各地派代表赴滬,商訂章程及辦法。6月12日,上海各界慶祝"三罷"鬥爭的勝利,示威遊行,並行開市。同日,在上海的全國學聯籌備會召開常會,確定運動的目標是"一為外爭外交,一為內懲國賊"。6月16日下午2時,全國學聯成立大會在上海大東旅館六樓召開,北京、上海、留日學界、天津、武昌、南京、杭州、濟南、嘉興、鬆江、崇明、南通、九江、保定、吉林、安徽、寧波、河南、唐山、蘇州、揚州等各地代表共50餘人與會。除各地學生代表外,參加大會的還有許多來賓,計有教育界人士蔣夢麟、黃任之(炎培)等20餘人,商界人士10餘人,工界人士6人,報界人士戈公振等10餘人。許多學生代表和來賓都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演說,表明了各自的態度。6月18日,全國學聯召開選舉職員會。北京學生代表段錫朋當選為正會長,上海代表何葆仁當選為副會長,北京學生代表陳寶鍔當選為評議長,幹事長則照章由會址所在地(上海)的學生會評議部選出。全國學聯成立後,進一步組織各地學生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推動運動向縱深發展。此後,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學聯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和政治領導下,組織學生先後開展了反對北洋軍閥政府和蔣介石新軍閥專製統治的鬥爭,其間,幾經跌蕩,時斷時續。1935年華北事變爆發後,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緊逼和民族危機的日益深重,各地學生掀起抗日救國的怒潮。為了統一全國學生的救亡行動,1935年12月26日成立的平津學生聯合會,勇敢地擔負起籌備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的重任。從這年年底開始,平津學聯分四路沿平滬路、平漢路、平綏路、北寧路出發,到各城市發動和聯係。同時,中國共產黨北方局和中國共產黨江蘇省臨時委員會分別選派幹部參加全國學聯的籌建工作。經過廣泛宣傳和嚴密的組織準備,1936年5月29日,中國學生救國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20個城市的28名代表出席了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成立宣言》、《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綱領》和《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簡章》,規定中國學聯"以團結全國學生、促成全國統一戰線、抗日救亡、爭取民族解放"為宗旨,任務是"勇敢地領導著全國學生走向民族解放的征途,將進一步團結無數不願做亡國奴的同胞,粉碎民族敵人的堡壘。"大會還通過了派人幫助未成立學聯的地方建立組織、加人世界學聯等四項提案,最後選舉了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簡稱"中國學聯")領導機構。中國學聯成立後,進一步加強了與世界學生運動的聯係,從而把中國青年抗日救亡運動與世界青年反法西斯鬥爭結合起來。僅僅半年之內,中國學聯就與英、美、法、德、日、緬、新(加坡)、菲(律賓)等國青年學生團體建立了聯係,還在海外華僑學生和留學生中組織了各種抗日團體,積極領導學生投身於抗日救國的民族解放鬥爭之中。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學聯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下,組織學生開展了反對國民黨內戰政策和腐朽統治,爭民主、爭自由、爭生存權的鬥爭,在國統區形成了反對國民黨政府的第二條戰線。它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大大促進了整個人民革命運動的高漲,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作戰的第一條戰線,為新中國的建立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年2月1日,在中國解放區青年聯合會的倡議和指導下,由中國解放區青聯、國統區中國學生聯合會、原解放區學生聯合會和從國統區來解放區的各地學聯負責人等27名組成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自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已召開過十三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經過_個月的緊張籌備,1949年3月1日至6日,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來自西北、東北、華北、北平、天津、中原、華東、滬杭蘇、南京、廣東、武漢等地區及中國學聯的204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大會一致通過了《中國學生運動的當前任務》的決議。大會通過的《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規定,全國學聯是包括全國各大中學生的全體學生組織,它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學生代表大會,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在閉會期間由主席團負責領導會務。1949年3月5日,大會選出由42人組成的全國學聯執委會,由執委會選出7個直屬區學聯組成的主席團。中華全國學聯的性質是全國高等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和中國大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團體會員。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接受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指導和幫助,任務是團結全國學生貫徹執行黨的總任務和教育方針,使廣大學生不斷提高愛國主義、社會主義覺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長建設社會主義的才幹,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合格人才。同時,培養學生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為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進步事業做出貢獻。中華全國學聯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實行團體會員製。凡承認全國學聯章程的全國高等和中等學校的學生會均為全國學聯的團體會員。中華全國學聯目前共擁有10萬多個團體會員,到1995年為止,共召開了22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