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為推進固原博物館各項工作上台階而奮鬥(2 / 3)

1.加大一級、二級文物藏品的征集力度。力爭每年拿出30萬~50萬元,搶救、征集一批珍貴文物。通過數年努力,使文物藏品的數量、種類、級別等方麵有一個大的提升。

2.創辦《寧夏固原博物館館刊》。總體上看,我們這支隊伍是一支信得過、能吃苦、敢打硬仗的隊伍。但是,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們絕大部分同誌的學曆不高,文化水平比較低,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身份結構不盡合理。我們的平均年齡42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占人員總數有83%,一次性本科學曆的隻占人員總數的14%,工人身份的占到人員總數的44%,而且我們隊伍中相當一部分具有大專學曆的同誌是半路出家的,學曆與學識不相符合。這樣一支隊伍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麵前是要打折扣的,這樣一支隊伍僅有熱情是不夠的,沒有大量政治理論作統攬,沒有大量文化知識作支撐,沒有大量業務知識作墊底,我們妄想僅靠一腔熱血成就一番事業是成就不了的。尤其是我們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同誌的業務職稱評到中級就再也上不去了,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需要補充的東西太多了。因此,從新的一年開始,我們想抽調精兵強將創辦《寧夏固原博物館館刊》,通過這樣一份刊物給同誌們提供一個“練兵場”,通過這樣一份刊物打造出一支業務精良的隊伍,通過這樣一份刊物解決一些同誌辛辛苦苦撰寫的東西沒處發表和發表不了的問題,通過這樣一份刊物為同誌們的職稱評定、待遇解決及早創造條件。

3.積極尋求館際之間的新合作。應該講,近年來我們在尋求館際之間的合作方麵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館藏的一部分級別較高的文物走出了寧夏,走向世界,為同誌們的外出創造了條件,為業務人員素質的提升創造了機會,為大家開拓眼界、增長才幹提供了新的機遇。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員要做文化傳播的使者。今後,我們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擴大國內、國際合作展出的新途徑、新領域,努力使合展成為宣傳中國、宣傳寧夏、宣傳固原古老文明的一個重要窗口,達到通過合展擴大創收、增進友誼、鍛煉隊伍、開拓視野的目的。同時,對於國際、國內館際之間舉辦的大型展陳活動、大型學術研討會要盡可能創造條件派員參加。

4.加大文物保護的力度。大量的藏品如果在我們手中爛掉了、破碎了,甚至滅失了,我們就會成為曆史傳承的罪人。修複實驗室建成後,除了修複本館藏品外,還要主動出擊,走向市場,充分運用我們的理念、技術和設備優勢,將全市範圍文物修複的任務承接下來,達到鍛煉隊伍、開拓市場、增加創收、提高科研實力和保護文化遺產等多重目的。

三、瞄準市場,力爭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取得新突破

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得到穩定解決以後,不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迫切願望。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們的期盼。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始終貫徹“三貼近”的原則,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固原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堅持把積極開拓市場與開發新產品結合起來,堅持把盤活內部資源與積極為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結合起來,堅持把提高單位創收與提高幹部職工的福利待遇結合起來,堅持把擴大銷售渠道與提高幹部職工創收積極性結合起來,要通過全體同誌的努力,爭取實現自我創收100萬元的目標。

1.盤活土地資源,建成泥塑館、陶藝館和出租車停車場。要把我館後麵大片土地盡快利用起來,通過泥塑館、陶藝館和出租車停車場的建設,盡快盤活閑置資源,擴大創收渠道,進一步為群眾提供高品位的精神家園,同時盡快將他人租用的我館土地的債權、債務關係確定下來,不能因為長期閑置而造成浪費。

2.開發相關文化產品,積極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活動。要按照《博物館管理條例》關於“鼓勵博物館研發相關文化產品,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開展專業培訓,科技成果轉讓等形式的有償服務活動”的規定,發揮我們的優勢,以鎏金銀壺、玻璃碗、漆棺畫、車路碑記、陶俑、古錢幣等為重點,開發製作高品位、高檔次的文化產品,進一步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