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學業後,陳綺蔓踏上了國際藝術的征途。她先後在巴黎、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藝術院校和工作室深造,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程序員交流切磋,不斷拓寬自己的藝術視野和創作思路……”
“陳綺蔓的故事,激勵著每一個熱愛藝術、敢於探索的人,勇敢地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
嗬。
傅茗蕊笑了。
因為,傅茗蕊已經認出來了:
這個叫做陳綺蔓的女孩子,曾經是她的學生。
是她最得意的一個學生。
隻是,那個時候她還不叫陳綺蔓。
她的原名,叫做張明紅。
*
傅茗蕊大學剛畢業時,曾在藝術學校任教做美術老師。
她曾帶領過一個藝術班。
而張明紅——也就是現在的陳綺蔓,則是那一批學生中,她最珍視其才華的一個。
她家境貧寒,是申請了助學金來念書的。
傅茗蕊覺得這孩子有潛力,有靈性,很幫她一把,便處處帶著她。
參加比賽要帶她,有了新的商業項目她也想著要提攜她一把。
學校裏的勤工儉學獎金隻有那麼幾個緊俏的名額,張明紅沒申請上,她就去替這孩子奔走申請。
後來傅茗蕊從學校辭職,離開了這個藝術班。
但她心中仍惦記這個學生,甚至還為她寫了海外院校的推薦信,替她奔走人脈。
聽說,後來這個學生上了一所不錯的海外藝術院校,進一步深造去了。
她這才欣慰地放下心來。
從此也安心相夫教子。
多年沒有消息,沒想到如今再次看到她——
卻是在黑客大佬發送過來的圖片上。
而當年那個叫做張明紅的小姑娘,如今也已經改頭換麵,有了一個更洋氣的名字——陳綺蔓。
並且,成為了藝術界的新寵。
傅茗蕊知道,“陳”是海外華人社區中常見的英文拚寫形式。
這個名字既體現了女藝術家的藝術特質,又在保留了中文姓氏的基礎上,方便國際友人發音和記憶。
張明紅取這個名字,是鐵了心要脫胎換骨。
傅茗蕊心中五味雜陳。
她曾是她最珍惜的學生。
如今,卻是剽竊她作品的小偷。
這一刻,傅茗蕊感到憤怒,也感到心寒。
她決定:她要去一趟港城。
她要會會陳綺蔓。
*
傅茗蕊很快辦理好了通行證,買了三日後去港城的機票。
三日後,飛機落地。
她抵達了港城。
她在一家書店門口停下了腳步。
門口的宣傳書架上擺著一本暢銷書。陳綺蔓的半身照赫然在上。
這竟是她自己出的自傳書,講述她的“傳奇半生”。
嗬。
這個世界,竟有著這樣荒唐的戲碼。
她找了臨湖的長椅坐下,一頁一頁地翻看著陳綺蔓的雜誌訪談。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她身上。
等翻完之後,恨與怨在升到鼎沸之時悄然退下。
最後,反而隻剩心緒平靜。
她在手機上搜索了陳綺蔓的畫展,訂好了票。
這一日,有陳綺蔓的線下見麵簽售會。
她——
倒是很期待,陳綺蔓看到她這張臉時,會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