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有四姓小侯、四大家族。四姓小侯指陰氏、樊氏、郭氏、馬氏四家外戚。陰氏是光武帝劉秀的皇後、漢明帝的母親陰麗華的娘家。樊氏是光武帝劉秀的母親的娘家。郭氏是光武帝第一任皇後郭聖通的娘家。馬氏是漢明帝劉莊的皇後、伏波將軍馬援的三女兒馬皇後的娘家。漢明帝替這四家外戚的子弟立學南宮,號四姓小侯,專置五經師教他們讀書。四大家族是指陰家、馬家、竇家、梁家,還有東城的鄧家。因鄧禹為太傅位極人品,又與光武帝是同鄉和同學,同樣也是盛極一時。
東漢到了第四代,是和帝劉肇,十歲登基,由竇太後垂簾聽政。竇太後重用竇家的人,政權操縱在竇姓的手中。和帝劉肇不是竇太後生的。他的母親是梁貴人,早已憂傷而死。外公梁竦也被竇家陷害,終至含恨而去。年輕的皇帝知道了這些,恨在心裏,卻不動聲色。
即位第四年(42),和帝十四歲。和帝和幾個親信太監秘密策劃,親往竇黨職掌京師禁衛的北軍,突然下令收捕竇黨,和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清除了竇氏一係,自己掌管了朝政。這年八月,因和帝未婚,便廣選美女充實後宮,其中有兩位是依例特選——一位是陰家陰綱的女兒,一位是鄧家鄧訓的女兒,年齡均13歲。陰綱的女兒應選入宮,封為貴人。鄧訓的女兒因鄧訓亡故,未能參選。3年以後,鄧氏16歲。皇後未立,再次進選,鄧氏便入宮做了貴人,她就是後來的皇後鄧綏。
鄧綏聰明過人,而且天性仁厚。她五歲時,因太傅公鄧禹的夫人極喜歡她,親自替她這個小孫女剪發。但是,太夫人年紀太大了,老眼昏花,竟用剪刀剪破了她的額頭,血往下流。鄧綏卻一直隱忍著,不言不語,也不叫痛,直到完事為止。左右仆從覺得很奇怪,事後問她。她卻這樣說:“碰破了頭,不是不痛,祖母年紀大了,因為喜歡我才給我剪發,如果叫痛,祖母豈不難過?所以忍著。”五歲的孩子!這真是人小說大話。
鄧綏人雖然小,但卻極愛讀書,而且聰明過人。她六歲能讀史書,12歲就通《詩經》、《論語》。她給哥哥們提些問題,常讓他們難以回答,家裏人就常稱她為小才女。她的母親見她終日愛書,手不釋卷,不喜歡做些家事女紅,心裏有些奇怪,也有些擔憂,便開導她說:“你不學做女紅家事,成天與書為伴,難道要做女博士?女兒家終歸要出嫁,你一點兒家事不會做,將來如何治家?”
鄧綏恭恭敬敬,聆聽母親的教誨。她雖然不喜家事,但為了順從母親,還是決定白天學做女紅家事,晚上讀書。父親鄧訓見這個女兒秉賦不凡,愛如明珠。鄭訓去世以後,鄧綏三年守孝,不吃葷腥,形容憔悴。三年後後宮例選,鄧綏不知是何命運,家中便討論了起來。討論沒有結果,就請來相士。相士蘇文來到鄧家,細看鄧綏的麵貌、骨相,見她皮膚雪白,鳳眼秀眉,膽鼻薄唇,身長七尺二寸(166厘米),一頭烏黑的頭發,相士驚歎不已。又讓她與家人說話,相士越發有譜了。相士最後說道:“小姐是大貴之相,相法屬成湯之格,其身長眉寬,顴高而不露,眼黑白分明,步態安然,聲如鳴鳳,真正貴不可言,此相男必封侯拜爵,女當冊為後妃。”
鄧綏終於被選中了,冊為貴人。進宮的時候,她的母親反複叮囑,皇家重視禮法,凡事謙退柔順,入宮後是禍是福全在你自己了。鄧綏入宮後,沒有機會接近和帝,因為和帝正寵著陰貴人。
陰貴人早鄧綏三年,捷足先登。她是光武帝陰皇後兄陰識的曾孫女,長得十分秀麗,而且才藝出眾,聰慧過人,並善解人意。鄧綏入宮半年後的永元八年(96),和帝18歲,正式冊陰氏為皇後,鄧綏則冊為貴人,隻是陪襯而已。
然而,過不多久,和帝的眼睛就離不開鄧綏這位柔順謙卑、秀美動人的貴人了——她的美高雅別致,實在與眾不同。陰皇後長得小巧,是一種玲瓏的美;而鄧貴人則長身玉立,嫋嫋婷婷,談吐文雅,嫻靜中別具一種風韻迷人的嫵媚。貴人住嘉德宮,和帝便到嘉德宮的次數越來越多。
陰皇後妒火中燒。一次內宴中,妃嬪向帝後舉杯稱賀。陰皇後卻借機說道:“鄧貴人長身玉立,如鶴立雞群,我等真是自慚形穢啊。”鄧綏聽見這番話,大為惶恐,立即什麼都明白了,跪伏著說道:“臣妾托體父母,一切都在皇後的蔭庇之下,伏望皇後海涵。”鄧綏十分誠懇,而且說得得體,皇後沒再說什麼。宮人們越發敬重她了。
鄧綏知道了宮中險惡,記起了臨別時母親叮囑的話,處處就越加小心,對皇後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鄧綏謙恭愛下,克己待人,後宮的隨侍、宮女都很愛重她。和帝見她如此這般,更是憐香惜玉,甚至在她生病時破例讓她的母親、兄弟入宮照看,並不限時日。鄧綏對和帝這種恩寵婉辭謝絕,她這樣說:“宮裏很森嚴,臣妾的外家人進入後宮,是為宮禁所不許,陛下降恩臣妾,外廷大臣會批評陛下,也會指責臣妾,這樣於公於私都不相宜。”和帝聽她這樣說,不禁大加讚賞,心裏除了憐愛之外,又多了一份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