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獨孤皇後(1 / 3)

弘農華陰人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功臣,官拜大將軍,是北周的八柱國之一。楊忠的長子楊堅,生得一表人才,而且相貌奇偉:“為人龍額,額上有玉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似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雲中人獨孤信是北周的另一位開國功臣,也是八柱國之一,官拜大都督、大司馬,授河內公。獨孤信有七個女兒,幼女十四歲,待字閨中。獨孤信見楊堅生有奇表,經過細心考察,便將幼女嫁給了楊堅。

楊堅娶了獨孤氏後,兩人感情很好。《隋書·後妃傳》稱:“高祖(楊堅)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後姊為周明帝後,長女為周宣帝後,貴戚之盛,莫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獨孤氏不僅如上所載,大姐嫁北周明帝宇文毓為皇後,長女嫁周宣帝為皇後,而且她的四姐還嫁給了李昞,即是唐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一門曆北周、隋、唐三朝為外戚,尊榮顯貴無比。因而《北周書》的作者驚呼“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再說北周宣帝宇文讚死後,小禦正劉昉和內史上大夫鄭譯矯詔,以楊堅知中外兵馬事,輔佐年僅八歲的周靜帝宇文闡。楊堅總攬朝政,朝野洶洶,禦正中大夫顏之儀知道遺詔有假,堅決不從,相州總管尉遲迥與其侄青州總管尉遲勤領十四州之眾反對楊堅。魏、趙數十萬人也與楊堅所在的長安相對抗。楊堅鎮靜自若,大膽地革除宣帝的暴政,與民休息,收籠人心,又節略條律,製訂《刑書要製》頒行,並力行節儉,令朝臣敬服。禮送千金公主和親,解除了困擾王朝的北患。同時,召趙、越、陳、代、滕五王入京,以防生變。

京城穩固以後,楊堅委上柱國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發關中兵討伐尉遲迥。尉遲迥兵敗自殺。半年後,楊堅白相國進爵為王。在大定元年(581)二月,靜帝下詔禪位,楊堅建隋代周,建都長安,為隋文帝。獨孤氏立為皇後。史載周宣帝崩,楊堅居禁中,總百揆,獨孤氏派人告訴楊堅:“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楊堅於是更堅定了廢周自立。

楊堅建隋以後,突厥依舊與中國交市。市易中,突厥有一篋明珠,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想買下送給獨孤皇後。獨孤皇後卻回絕說:“非我所需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百僚無不進表稱賀,朝野稱善,文帝楊堅也寵愛之餘,不禁由衷敬畏。

楊堅每次臨朝,獨孤氏總是與楊堅“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獨孤氏如此地送楊堅上朝、退朝,關心朝政得失,賢明、敏銳地匡輔失誤,且多所弘益,這真是古今罕有,也可看出獨孤氏的獨特之處。

獨孤氏很早就失去了雙親,對於親情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有司奏:“以《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後,憲章在昔,請依古製。”後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獨孤皇後不許。獨孤皇後不僅自己以身作則,嚴格要求,還常告誡各位公主:“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入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戒之。”

大都督崔長仁,“後之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楊堅顧念獨孤皇後,想赦其無罪,獨孤皇後知道以後,鄭重地對文帝楊堅說:“國家之事,焉可顧私!”請楊堅對之依法行事。於是崔長仁依律坐罪處死,獨孤皇後的異母弟獨孤陀,“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後,坐當死。”皇後三天不進飲食,替獨弧陀請命說:“陀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為妾身,敢請其命。”獨孤陀因此減死罪一等,免於一死。獨孤皇後每與楊堅談及政事,往往所見相同,楊堅很欣慰,也很驚訝。宮中人等因此稱楊堅和獨孤皇後為二聖。

獨孤皇後不僅聖明敏銳,而且頗為仁愛。每次聽到大理寺秋決死囚,未嚐不傷感落淚。獨孤皇後對治政得失不苟且,對性命關天不苟且,同樣,對於情和愛也毫不苟且。因此,曆史上能做皇上惟一妻子的聖明、仁愛的獨孤皇後,在情場上便興起了一場場風波,弄得血雨腥風,而每一場風波又都是以她的勝利告終。獨孤皇後因此在曆史上成為一位有名的悍妒之婦,其悍妒之名又遠遠蓋過了她的仁愛之名。

獨孤皇後在夫婦問題上很敏感,主張一夫一妻。由於獨孤皇後在這一點上私心頗重,不容她人沾恩,後宮的大批女子便隻能在厚沉沉的宮牆中怨天尤人,終日難得見到皇上一麵,即便見到也難得承幸。獨孤皇後獨享著皇上的雨露恩愛,好在蒼天有眼,她一連替楊堅生了五個兒子。不然的話,楊氏龍脈一斷,皇朝就有後繼無人之憂了——這種情況下,朝野臣民起碼就不答應。

獨孤氏堅持終身一夫一妻相守,對於皇帝或大臣納妾,極為厭惡。她母儀天下以後,正位中宮,一方麵讓皇帝保證不納妾,一方麵力圖製造一種朝野人人不納妾的外圍環境,讓皇上不感到很委曲。獨孤皇後聽說某位大臣妻室死了,又納妾,妾又生子,皇後便讓文帝責罰降黜大臣。諸王中有妾懷孕的,皇後也要勸文帝加以嗬斥。獨孤皇後所犯的一個重大的曆史錯誤,是促使文帝廢太子楊勇,而立導致隋王朝滅亡的二子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