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亦稱癌症,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2008年報導:全世界每年約有700萬人死於癌症,新發癌症患者約1200萬人。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發展中國家,全國每年新發癌症患者約為312萬人,平均每天8550人,每分鍾約有6個新患者被確診。每年因癌症死亡270萬人,平均每天7397人。
更為嚴峻的是,我國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逐年上升趨勢。據科學估計,到2020年全國新發癌症患者將增加到388萬人,癌症死亡約為276萬人。
癌症已發展為死亡病因的第一位,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社會各界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惡性腫瘤防治研究。
20世紀以來,惡性腫瘤防治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目前有1/3癌症的病因和發病因素研究已經清楚,可通過消除病因和減少危險因素、增加保護因素的方法預防癌症發生,被稱為一級預防;還有1/3癌症現已有了早期診斷方法,可在高危人群中進行預防性普查或防癌體檢,做到早診、早治,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並對檢查發現的癌前病變進行積極幹預治療,可阻斷癌交發生,被稱為二級預防;另有1/3的中晚期癌症可應用有效的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和微創治療等方法,研究製訂最佳綜合治療方案和個體化治療計劃,並進行科學的康複指導,達到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延長生命、逐步康複的效果。
國際抗癌聯盟(UICC)根據世界癌症防治研究進展和經驗,倡導的“癌症三級防控戰略”,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取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發病率的效果。國內外大量的醫學科學實踐證明,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時代已經過去。
我國20世紀50年代,在黨和政府領導及周恩來總理的指導下,召開了全國腫瘤防治T作會議,製定了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規劃,並在腫瘤高發區建立了腫瘤防治研究基地,認真貫徹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研相結合的方針,長期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多學科大協作攻“三關”、抓“三早”、降“兩率”的防控對策和措施,取得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初步成效。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改革不斷深化,社會醫保體係逐步完善,現已在全國逐步建立腫瘤防治示範區,推廣國際癌症三級防控戰略和我國腫瘤防治“三早”經驗,進一步提高腫瘤防治水平,逐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今癌症的病因和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尚缺乏特異性早期診斷技術及特效治療藥物和根治方法,防治研究任務還十分艱巨。國際抗癌鬥爭的實踐經驗證陰,癌症防治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是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降低人類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治療僅能降低死亡率,預防才能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預期有效降低人類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社會衛生係統T程,必須以政府為主導,領導、專家和群眾相結合,大力開展腫瘤防治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民腫瘤防治科學知識水平,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和廣大人民群眾同癌症做鬥爭。為此我們組織各學科腫瘤專家在總結國內外腫瘤防治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這本腫瘤防治科普讀物,為普及腫瘤防治科學知識,提高全國防癌保健科學素質,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