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認識癌症——做到降魔心中有數(1 / 3)

2010年8月18-21日,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首次在中國深圳召開,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在開幕式發言中明確指出,過去30年,中國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萬人。癌症已成為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

看了這則消息,肯定會有不少人認為,過去30年剛好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的時期,癌症死亡率隨之猛增,說明癌症是一種“現代文明疾病”。研究也證明癌症的發生確實與環境汙染有關,所以我們對“癌症是一種現代文明疾病”之說也基本讚同。不過,準確一點兒應該這麼說:癌症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因為這些年環境汙染逐漸加重,使其發病率突然間明顯增高了。

說癌症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是有史為證的。據考古發現,原始人的骨骼上就曾留下腫瘤的痕跡。早在2000多年前,西方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就對癌症有了比較形象的認識。他觀察到,癌症通常都有一個堅實的中心,周圍還有像蟹足一樣的延伸。因此,他開始借用“carclnoma”這個在希臘語中意為“螃蟹”的名詞來描述癌症,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對腫瘤的認識這方麵,我國傳統醫學也不落後。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瘤”字出現。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莎也有類似腫瘤的描述,比如“積聚”類似於肝癌、胃癌等腹部腫瘤;“噫膈”類似於食管和貴門癌;“乳岩”類似於乳腺癌等。

回顧曆史,盡管中西方在不同年代對腫瘤都有一定的描述,但都是建立在大體形象上的或症狀性的描述,隻能說是粗淺的認識。真正對腫瘤的科學認識是在顯微鏡應用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尤其是1858年一本《細胞病理學》的問世,才奠定了現代腫瘤學的科學基礎。

進入20世紀中葉,隨著病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人們對腫瘤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已經從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並對整個癌症的防控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1癌魔的廬山真麵目

兵書上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防控癌症就像是打一場抗癌戰爭,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要對癌症這個敵人做一番全麵深入的了解,對“什麼是癌症”“癌症長什麼樣子”“癌症有什麼惡行”“癌症對人的生命健康有什麼威脅”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1.1.1什麼是癌症

在腫瘤醫院裏,不時會有患者及其家屬產生這樣的疑問:人們得了癌症,為什麼要來腫瘤醫院而不是癌症醫院診治呢?很顯然,這些患者和家屬對腫瘤和癌症的關係不太清楚。那麼,什麼是腫瘤,什麼又是癌症呢?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某種細胞發生質變並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表現為局部腫塊(白血病除外)。

這是專業書上給m的概念,乍一看可能有點難懂。但隻要稍做分析就不難理解了。

從這個概念中可以看出,瘤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變而來的。

正常細胞為什麼會轉變成瘤細胞?

這耍歸咎於致瘤因素了。

致瘤因素使正常細胞發生了什麼改變?

簡單地講,是細胞發生了突變。

可不要小看了這個突變,有時一點點的突變就足以引發連鎖反應,改變整個細胞的行為,因為它是發生在控製細胞活動的中樞——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

DNA是一種遺傳物質,其中含有許多遺傳信息——基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由DNA來控製的。親子鑒定也是通過檢查DNA來實現的。DNA是整個細胞活動的指揮中心,細胞需要合成什麼物質,合成多少,什麼時候合成,是否需要分裂增殖等活動,都取決於它的指令。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麼一個重要的指揮中心要是發生了某種不利的變化,其後果一定會很嚴重。如果問題發生在生殖細胞或受精卵,要麼引起流產,要麼導致胎兒發育缺陷。如果問題發生在體細胞,就有可能引發細胞的質變而出現異常增生。

細胞增生是生物有機體的一個普遍現象,沒有細胞增生就沒有個體的生長發育,沒有細胞的增生也就沒有傷口的愈合。正常的細胞增生是受神經、內分泌及相鄰細胞間的某些機製嚴格調控的,需要時細胞就增殖,不需要時會白動停止。

一個人不小心弄破了皮膚,出現了傷口,幾天後傷口就慢慢愈合了。這種傷口的愈合就是傷口周圍正常細胞增殖的結果。但這種細胞增殖是受調控的,待傷口愈合後會自動停止,所以不會形成任何新生物。

然而,正常細胞一旦轉變為腫瘤細胞,就脫離了調控,表現出與整個機體不協調及相對無止境的分裂增殖。其結果就是彤成局部的新生物或腫塊。

根據腫瘤對機體的影響不同,可以把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

良性腫瘤細胞在結構和生物活性上與正常細胞相比差別較小,因此一般沒有那麼多的惡行。其生長速度較慢,多為膨脹性生長,腫瘤周圍多有包膜,不發生轉移,對機體危害小,易於治療,手術後很少複發,比如脂肪瘤、子宮肌瘤、乳腺纖維腺瘤等。

惡性腫瘤往往一看就是“來者不善”,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差異大,生長速度較快,且多為浸潤性生長,易轉移,對機體危害大,治療效果不太令人滿意,容易複發。通常我們所說的癌症,就是惡性腫瘤的總稱,包括各種癌、肉瘤、母細胞瘤以及一些特殊命名的病,如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

1.1.2癌症的罪惡行為

與癌症打過交道的患者及其家屬應該都會記得,在檢查報告單上經常會m現“Ca”這個字樣,當然前麵還有一個器官的名稱,比如“肺Ca”“胃Ca”“肝Ca”“食管Ca”等。這個“Ca”就是英文“cancer”(癌症)的前兩個字母。按說這種縮寫並不正規,但醫生們用Ca代替癌症肯定是有原因的,就是不想讓患者看到那個“癌”字,足見癌症在人們心目中是多麼的恐怖,說它是癌魔並沒有過分誇張。

癌症之所以被形容為癌魔是由它的本性所決定的。綜合起來,癌症有快速生長性、浸潤破壞性、轉移複發性、體質消耗性和綜合致命性的本性。

臨床上經常有癌症患者說:我去年體檢還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今年怎麼突然就長m-個這麼大的腫瘤。還有患者說:一不留神,我的頸部就長m了這個大腫塊。這就是癌症的快速生長特性,也是癌症損害機體的基礎特性。癌症可以借這個特性充分施展它那壓迫、阻塞、浸潤破壞、轉移、體質消耗,甚至致命等惡性行為。

(1)壓迫和阻塞。當腫瘤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就會阻塞所在器官或相鄰器官的管腔,或者壓迫這些器官引起功能障礙。例如,食管癌阻塞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腸道的癌腫可引起腸梗阻;膽道同圍的癌腫壓迫膽管引起阻塞性黃疸;膀胱癌阻塞輸尿管引起腎積水;顱內腫瘤壓迫腦組織導致顱內高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