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 女性腫瘤(2 / 3)

乳腺癌規範化保乳治療是手術加放療,多數病例還需要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等。乳腺癌保乳治療是多種療法序貫應用的綜合治療,其遠期治療效果與根治術相當。

談到手術治療,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1977年國外學者首先提出了前哨淋巴結的概念。什麼是前哨淋巴結?通俗一點講,就是乳腺淋巴引流至腋窩首先到達的第一個淋巴結。1993年國外學者率先將前哨淋巴結引入乳腺癌外科治療中,開創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檢測的先河。

近年來,關於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的研究發展很快。如果乳腺癌向腋窩轉移,則癌細胞會被前哨淋巴結這一防衛屏障暫時阻擋住,其後才會繼續向下轉移,如前哨淋巴結未見癌細胞侵犯,則說明尚無癌細胞達到腋窩區,其後麵的淋巴結也不會有癌細胞侵入,因此可不做腋窩淋巴結清掃術。這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並不影響臨床病理分期,且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傷,更進一步提高了生活質量。

(2)化療。輔助性化療能夠有效地減少乳腺癌患者的複發率和死亡率。通過對患者基本情況、腫瘤特點、治療手段進行綜合分析,若認為接受化療的患者受益可能大於風險,可進行術後輔助化療。

(3)放療。它是有效減少乳腺癌患者術後複發和轉移的措施之一。

(4)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其曆史可追溯到1896年英國學者采用卵巢切除術治療絕經前晚期乳腺癌。20世紀70年代三苯氧胺的問世成為乳腺癌內分泌藥物治療的裏程碑,20世紀90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製劑的問世則使乳腺癌內分泌治疔進入一個新時代。

內分泌治療應用與否取決於腫瘤細胞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狀態。隻有ER(+)和/或PR(+)的患者才考慮應用內分泌治療。在激素依賴性複發轉移乳腺癌的治療中,內分泌治療在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麵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預防術後複發轉移的輔助治療中,內分泌治療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

(5)靶向治療。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基因是一種原癌基因,它是重要的乳腺癌預後判斷因子。HER-2陽性(過表達或擴增)的乳腺癌,其臨床特點和生物學行為有特殊表現,治療模式也與其他類型的乳腺癌有很大區別。目前,針對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可進行靶向治療,主要藥物是曲妥珠單克隆抗體。

【預防要素】

在乳腺病門診,我們經常會遇見這樣的就診者:我周圍的×××患上了乳腺癌,我很害怕,所以也來檢查一下,另外,我怎麼才能預防乳腺癌呢?在前麵我們已經講過,乳腺癌作為眾多癌症中的一員,發病原因至今未明。因此想通過某一種方法預防它顯然不太現實。

乳腺癌的某些危險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經、生育史等,但也有許多因素是人為的。通過對飲食方麵的調整,如避免過多熱量攝人,降低脂肪的攝人量,減少過量攝入肉類、煎蛋、黃油、甜食等,適量增加綠色蔬菜、水果、胡蘿卜素的攝人量,盡量避免暴露於電離輻射的範圍內,加強體育鍛煉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險性。

乳腺癌的預防主要是二級預防。普查,特別是對有前述危險因素的人群進行普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有效措施。乳腺癌的普查原則,就是用簡便易行、無創傷或小創傷的檢測手段對無症狀的婦女人群進行檢測,以期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乳腺癌,並通過及時治療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提高治療後患者的生存質量。

我們建議:

(1)大於18歲的女性,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2)18-40歲的婦女,每三年接受醫生檢查一次。

(3)大於40歲的女性,每年接受醫生檢查一次。

(4)30-35歲婦女,需進行一次乳房X線檢查以作為日後對照的根據。

(5)小於50歲的女性,根據個體惰況,谘詢醫生是否需行乳房X線檢查。有乳腺癌家族史和個人史的,應谘詢醫生乳房X線檢查的頻率。

(6)大於50歲的女性,每年一次乳房X線檢查。

如何進行白我檢查呢?

乳房的白我檢查最好在月經後的7-10天。此時體內的雌激素對乳房的影響最小,疾病最容易發現。初次檢查時應詳細觀察白己兩側乳房的正常情況,以後在檢查時,可按此標準找出有無不正常的表現。具體檢查方法是:首先,站或坐在鏡子前麵,麵對鏡子對比觀察兩側乳房,看大小形態有無不對稱或輪廓有無改變,注意有無腫物、酒窩、橘皮樣改變,乳頭有無血性分泌物等。其次,白我撫摸乳房,可平臥在床上,被檢查一側上臂高舉過頭,背部墊以小枕頭或折疊好的被單,使乳房移到胸壁前並平鋪在胸壁上,先用右手檢查左側乳房,應用各指的掌麵觸摸,手指並攏放平,動作輕柔,切忌重按或抓摸。一般先由乳房內側開始,白上而下,隨後把左臂放下,再觸摸外上方、外下方以及乳暈、腋窩,觸摸兩側乳房的感覺應是一樣的。若一側有異常,可同時與對側相同部位進一步比較,感覺有無腫塊、腺體增厚等。如發現異常改變,應及時就診,以便早期診斷。

8.2容易預防的宮頸癌

2002-2003年,內地著名影星李媛媛和香港明星梅豔芳相繼因患同一種疾病去世,花樣年華,香銷玉殞,令人震驚,讓人惋惜。這兩位演藝界名人所患的疾病正是宮頸癌。她們的不幸去世,引起了公眾對宮頸癌的高度警惕。事實上,被宮頸癌奪去生命的女性何止萬千。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7萬婦女死於宮頸癌。在發達國家雖然已經有了完善的篩查方案和治療技術,宮頸癌的死亡率有明顯的下降,但是其發病率仍然占婦科癌症的第二位。

在我國由於廣大婦女對宮頸疾病的忽視,加上二級預防T作做得還不到位,致使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仍然很高,大約為發達國家的6倍。每年約有13萬宮頸癌新發病例,有5萬患者死於宮頸癌。

【患病原因】

宮頸癌是一個多因素疾病,其發生與性生活、妊娠、分娩、吸煙、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調查發現,性生活過早的婦女(18歲以前有性生活者)容易患宮頸癌。有資料報道,我國婦女在18歲以前結婚者,其宮頸癌發病率比25歲以後結婚者高13倍。

多個性伴侶也是宮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國外有資料顯示,當性伴侶≥6個且16歲以前已有性生活者,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將增加10倍以上。

另外,宮頸癌的發生有隨妊娠和分娩次數增多而增多的傾向,而未婚及未產婦女患宮頸癌者極少。

有關宮頸癌的病因,近些年來研究最多是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研究結果表明,HPV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病因,99%的宮頸癌患者HPV陽性,HPV陰性者幾乎不發生宮頸癌。

HPV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人的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有這種病毒。HPV分兩大類,一類是高危型的HPV,一類是低危型的HPV。臨床中更關注的是高危型,因為高危型的HPV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瘟有一定的相關性,而低危型的HPV主要是引起尖銳濕疣。HPV的傳播途徑最常見的是性傳播,此外,還有蒸桑拿、泡溫泉、遊泳、洗澡及使用公共衛生潔具等接觸傳播。

其實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HPV。但感染過HPV並不一定都會致病,因為有免疫係統的存在,大約70%的感染者都可在1-2年內把病毒從體內清除掉。順便提醒一下,雖然HPV是引發宮頸癌的明確病因,但也決不能把HPV感染和宮頸癌之間畫上等號。

HPV引發宮頸癌是有條件的,隻有那些逃脫了免疫監控並造成持續感染10年左右者才有機會引發宮頸癌。

【患者的痛苦】

宮頸癌患者在宮頸內瘤變和早期癌階段一般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或者僅m現一些類似於宮頸炎的症狀,如白帶增多、白帶帶血或性接觸後少量陰道流血等。

中晚期患者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是陰道出血和白帶增多。陰道出血在年輕患者可表現為性接觸後流血、月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等。老年患者表現為絕經後陰道m血。增多的白帶可以是白色、淡黃、血性或膿血性,稀薄似水樣或米泔水樣,有腥臭。繼發感染可呈膿性且有惡臭。

晚期宮頸癌可侵犯周圍髒器和組織,引發相應的症狀。侵犯盆壁及周圍神經可出現下腹痛、腰痛和坐骨神經痛;侵及膀胱可引發尿頻、尿急;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積水及腎功能損害;侵犯直腸可m現肛門墜脹、裏急後重等。終末期患者多出現貧血、消瘦、發熱等惡病質症狀。

【診斷措施】

宮頸癌是一個比較容易明確診斷的疾病。一是因為宮頸位置表淺,比較容易實施各種檢查;二是因為醫生已經掌握了準確的診斷技術。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宮頸活組織檢查、宮頸錐形切除術等。脫落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內瘤變期和早期癌的診斷上具有特別意義。近些年來廣泛采用的薄層液基細胞檢測技術更使得檢查達到了新的水平。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對宮頸癌的內瘤變過程進行明確分期,為二級預防提供重要參考。陰道鏡檢奎可以直視病變部位,為臨床醫生選擇合適的活檢位置提供幫助。宮頸活組織檢查結合病理檢查更是宮頸癌的確診手段。宮頸錐形切除術不僅具有診斷價值,同時還具有治療作用。

【治療方法】

對內瘤變期患者,可根據病理學診斷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如果為輕度內瘤變,可以暫時按炎症處理,半年後隨訪行排癌篩查,必要時再次活檢,如病變未進一步進展可繼續觀察;若為中度內瘤變,可選擇做激光、冷凍等治療;若為重度內瘤變,一般多主張行全子宮切除術,如有強烈的生育要求,可行宮頸錐切術,然後定期隨訪。如報告為宮頸癌,則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全身情況、臨床分期、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及設備條件等,選擇手術或放療、化療等。

手術治療適合於早期宮頸癌患者。放療主要適宜於中晚期患者,有手術禁忌的早期宮頸癌患者和複發轉移的宮頸癌患者也適宜於放療。化療主要應用於晚期、有遠處轉移的患者,或者作為手術、放療的輔助治療。

目前,宮頸癌在我國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100%,早期宮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晚期宮頸癌的5年生存率也可達到70%-80%,有很多患者經過係統的治療都能獲得終身存活。

【預防要素】

說到整個癌症的預防,其效果是比較令人失望的。但說到宮頸癌的預防效果,對專家們來說是很值得白豪的,對廣大婦女來說是很慶幸的。

首先,宮頸癌有比較明確的病因,那就是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隻要能夠避免這種病毒的感染,就能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可喜的是,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卅了針對HPV的預防疫苗。這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預防癌症的疫苗。它的應用可以降低70%的宮頸癌發病率。

其次,宮頸癌的演變過程較長,從感染HPV到發生宮頸癌一般需要10年左右。這就為實施預防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演變階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治療,阻斷癌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