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所說的女性腫瘤是女性特有的幾個腫瘤。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有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等。
乳腺癌是婦女生命健康的第一殺手。2009年的統計結果表明,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為21.22/10萬,死亡率5.13/10萬。乳腺癌發病率在20歲以後開始上升,多數集中在40-60歲,其中又以45-49歲和60-64歲為最多。
宮頸癌是全球婦女中僅次於乳腺癌的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約有13萬宮頸癌新發病例,有5萬患者死於宮頸癌。宮頸原位癌的高發年齡為40-45歲,浸潤癌的高發年齡為45-54歲。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係統腫瘤的第三巨頭,占據了20%-30%的構成。子宮內膜癌多發於更年期和絕經後婦女,高發年齡為58-61歲。然而,隨著發病率的有所上升,這些年來呈現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患者所占比例已由原來的5%上升到14%。
卵巢癌是一種不易察覺的癌症。卵巢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高發階段在40-70歲,其中以45歲以上絕經前後的中年婦女最為多見。
8.1女性健康第一殺手——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排名第一的常見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廣大婦女的健康。2011年美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2011午有23萬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發惡性腫瘤的30%左右,排名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在我國,乳腺癌同樣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乳腺癌”這個名詞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並不陌生。2007年5月13日,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因為乳腺癌遺憾辭世。
早在南宋時期,陳白明在其所著《婦人大全良方》中首次提出“乳岩”之名,白此,後世多沿用此說。間有稱“乳癌”“奶岩”“石奶”“翻花石榴發”“乳石”等,意指癰疽之至牢有根而硬如石者。由於科學技術的落後以及人們的認識水平有限,古代人們對於乳腺癌的認識並不是很多。隨著近代西方醫學如解剖學、組織病理學等基礎學科大規模傳人中國,人們才逐漸對乳腺癌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現代細胞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對乳腺癌的認識逐漸從組織水平、細胞水平過渡到分子及基因水平,同時也使乳腺癌的治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延長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
【患病原因】
在醫院裏,經常會有乳腺癌患者向醫生提出這樣的疑問:我為什麼會患乳腺癌?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似乎有些難度。因為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癌症還是尚未被充分認識的一類疾病,發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當然乳腺癌也不例外。
中醫認為,乳腺癌因鬱怒傷肝,思慮傷脾,以致氣滯痰凝而成;或衝任二經失調,氣滯血凝而生。這也是中醫治療乳腺癌的理論基礎。
在臨床中,我們談論較多的往往是患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那麼,乳腺癌患病的危險因素都有哪些呢?
(l)家族史。絕大多數腫瘤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在臨床中我們發現乳腺癌也有此特性。通俗一點講就是,如果一個人不幸患上了乳腺癌,那麼與她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患乳腺癌的風險要比平常人高。那麼,這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這與乳腺癌易感基因相關,例如BRCAI和BRCA2基因、PTEN基因、TP53基因、CDHI基因等。在美國,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女兒)中患乳腺癌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性較無家族史者高2-3倍。
(2)生殖因素。初潮年齡在12歲前者患乳腺癌的風險大,初潮年齡推遲一年,乳腺癌的風險減少20%。55歲以後停經患乳腺癌的風險大,停經年齡每推遲一年,乳腺癌的患病概率增加3%。月經周期短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反之則會降低風險。第一胎足月妊娠的年齡越小一生中患癌的風險越小。高產次的婦女患癌的概率小。正常哺乳的婦女患癌的風險小。
(3)體內激素狀態。雌激素(內源性、外源性)、雄激素、催乳素等,都對乳腺癌的發生起促進作用,
(4)不良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低維生素、低微量元素飲食及過量飲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癌的發生。體育鍛煉少的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因此,健康均衡的飲食及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於防癌。
(5)環境因素。電離輻射也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在射線下暴露的時間越久風險越大,年齡越小風險越大。
(6)藥物。化療藥、避孕藥、增加催乳素的藥等,可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7)職業。從事美容業、化T、藥物製造業等行業的人易患乳腺癌。
(8)其他疾病。目前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與乳腺癌的發生有關。
【患者的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都是“談癌色變”,認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症,隻有死路一條。這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許多時候,癌症本身並不致命,致命的往往是患者迅速惡化的情緒。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腫瘤本身常常不會引起患者明顯的身體痛苦,除非到了乳腺癌晚期。獲知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後的心理負擔才是乳腺癌患者痛苦的根源。
而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來講,各髒器的遠處轉移可以引起相應的軀體症狀。
(l)腫塊。患者以乳房內發現腫塊就診者占絕大多數。對成年婦女的乳房腫塊應高度重視。乳腺癌多為單個,極少見同一乳房內多個病灶。腫塊形態差異較大,一般為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晰,質地偏硬。癌性腫塊在早期限於乳腺實質內,尚可推動,但又不似良性腫瘤那樣有較大活動度,一旦侵犯筋膜或皮膚,腫塊就不能推動,病期亦屬較晚。
(2)疼痛。絕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疼痛感覺,少數患者以疼痛就診,疼痛多為陣發性刺痛、隱痛。
(3)乳頭溢液。乳頭溢液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血性等,也可呈水樣、血樣、漿液樣膿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間隔時間亦不一樣,患者常因溢液汙染內衣而就診。對乳頭溢液應進行乳腺導管內鏡檢查以明確病因。一般來講,棕色、血性溢液多為病理性的。乳腺癌多數伴有乳腺腫塊,單純以乳頭溢液為症狀者少見。
(4)乳房皮膚改變。乳腺癌皮膚政變與腫塊部位深淺和侵犯程度有關。腫塊小,部位深,皮膚多無變化。腫塊大,部位淺,會較早與皮膚粘連,使皮膚呈現凹陷,即“酒窩征”。若癌細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皮膚水腫,形成橘皮樣變,屬晚期表現。
(5)乳頭改變。正常人雙側乳房對稱,當乳頭附近有癌腫存在時,乳頭常被上牽,故雙側乳頭高低不一。乳頭內陷是乳房中心區癌腫的重要體征,乳頭難以用手指牽出,處於固定回縮狀態。濕疹樣癌則見乳頭呈糜爛狀,常有痂皮;病變區與皮膚分界十分清楚,病變皮膚較厚。
(6)腋窩淋巴結腫大。隱匿性乳腺癌乳腺體檢摸不到腫塊,常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
【診斷方法】
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常常是因為發現乳房內腫塊來就診的,那麼,該如何診斷它是不是乳腺癌呢?我們應當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等綜合判斷。
臨床體格檢查對於乳腺癌的診斷是至關重要的。大多數乳腺癌觸診時可以觸到腫塊,此類乳腺癌容易診斷。部分早期乳腺癌觸診陰性,查體時尤其要注意有無乳腺局部腺體增厚變硬、乳頭糜爛、乳頭溢液,以及乳頭輕度回縮、乳房皮膚輕度凹陷、乳暈輕度水腫、絕經後m現乳房疼痛等,對此要提高警惕。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影像診斷方法多種多樣。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哪些影像診斷技術是必要而且可靠的呢?
(1)乳腺鉬靶X線攝影。目前研究證實,乳腺鉬靶X線攝影是敏感而特異的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乳腺鉬靶X線攝影常可檢出無臨床症狀的乳腺癌病灶。據美國癌症協會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共同研究的結果顯示:乳腺X線檢查能較具豐富臨床診斷經驗的醫師早2年發現早期乳腺癌。在普查中約一半未捫及腫塊的乳腺癌是通過乳腺鉬靶X線攝影顯示微小鈣化灶而檢m的;而70%的乳腺導管原位癌的檢m亦歸功於X線發現了微小鈣化。
(2)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彩超是目前乳腺疾病常用的檢查方法,敏感性較高。它能夠鑒別腫塊的囊實性、邊界、形狀,尤其對病灶部值一些鈣化影和血流信號的顯示,可為診斷提供更多依據。例如典型的乳腺癌在彩超上常常表現為實性占位,邊界不清,形狀不規則,呈“蟹足狀”,內部血流信號豐富等。
(3)乳腺導管內鏡檢查。對於乳頭溢液患者來說,乳腺導管內鏡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可直視下觀察乳腺導管上皮及導管腔內的情況,並對病變導管準確定位,極大地提高了病因診斷及手術治療的準確性。對於伴乳頭溢液的導管原位癌患者,乳腺導管內視鏡檢查能夠提高其早期診斷率。
(4)CT和磁共振。由於有輻射、費用昂貴、成像時間長、對比劑的應用等問題,CT和磁共振檢查在人群普查及微小病變鑒別診斷方麵的應用受到了限製。
對早期乳腺癌的影像診斷,目前仍以鉬靶X線攝影和彩超檢查較為成熟和可靠。
在完成了各項相關的影像學檢查之後,乳腺癌能不能確診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仔細的體格檢查加上完善的影像學檢查隻能使我們的診斷更加接近事實。
唯有組織病理學診斷才是乳腺癌確診和治療的依據。那麼,怎麼才能獲得組織病理標本呢?常用的方法有麥默通穿刺活檢、空心針穿刺活檢及細針抽吸活檢等。
麥默通穿刺活檢即在彩超引導下利用麥默通真空輔助乳腺微創旋切係統取得活檢標本,這是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活檢係統,定位準確,組織量大,診斷準確性高,且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空心針穿刺活檢也是較常用的方法,但定位的準確性不及麥默通穿刺活檢。細針抽吸活檢標本量少,診斷可靠性差,一般隻能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不作為乳腺癌診斷依據。
【治療措施】
不幸患上乳腺癌,該怎麼治療呢?古人講“有的放矢”,說的不無道理。根據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采用針對性的綜合治療方法,兼顧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才能從根本上達到提高療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於娟,一位複旦大學的“海歸”女博士,在2010年1月確診為乳腺癌。她放棄了在醫院的正規治療。她來到安徽黃山腳下的富硒大山村,找到了一個“神醫”進行所謂的“饑餓治療”,本想通過節食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卻最終因病情惡化丟掉了性命。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鍾。那麼,究竟怎麼治療才是規範的治療方法呢?
(1)手術治療。1894年創立的乳腺癌根治術,長期以來一直作為治療乳腺癌的“金標準”術式。隨若大量臨床試驗的實施及手術方式的改進,陸續m現了擴大乳腺癌根治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單純乳房切除術、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術等,乳腺癌治療的手術範圍逐漸由大到小,再由小到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保乳手術讓一些乳腺癌患者避免乳房全切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使她們重塑了信心。保乳手術是早期乳腺癌手術的發展趨勢。但是,保乳手術也是有一定指證的,保乳手術治療要取得與根治術同樣的療效,首先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