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語(1 / 2)

癌症是一種難治的疾病,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防控形勢嚴峻,必須引起國家、社會以及每一個公民的高度重視。

麵對癌症這個全球性難題,世界各國政府、社會相關組織和科學家們紛紛行動起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打響了一場抗擊癌症的戰爭。經過上百年的研究,特別是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無論是在對癌症的認識上,還是在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上,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沒有無原因的結果,也沒有無結果的原因。癌症發病率如此之高,一定是有原因的。研究發現,近兩百多年來,人類文明進入了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時期,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已經達到了空前的豐富,但同時也生產m了很多副產品——致癌因素。這些致癌因素之多、分布之廣,用“每個人都生活在被致癌因素包圍的汪洋大海之中”來形容都不過分。到目前為止,僅化學致癌物質就已發現了1000多種。它們汙染了我們的空氣、水源、食物和生存空間,其中有不少致癌因素(比如石油化T產品等)是人類進化史上從來就沒有遇到過的。人類在麵對諸多新的“客人”時不知道怎麼恰當應對,結果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亂子——癌細胞。減少汙染,保護環境,預防癌疰,人人有責。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已從大體水平、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發展到了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並對整個癌症的防控和診療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一級預防上,各種致癌因素的確立,為“遠離相關危險因素,減少癌症發生”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對致癌因素作用於人體的方式和途徑的研究,明確了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實踐證明,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明顯降低相關癌症的發病率。

近些年來,癌症的生物學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已明確了幾種病原微生物與癌症發生的關係。目前比較肯定的微生物有:能夠引起鼻咽癌及伯基特淋巴瘤的EB病毒、引起肝癌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引起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成年人白血病的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以及引起胃癌的幽門螺杆菌。很顯然,如能采取措施預防這些病原體的感染,就能夠有效預防相應癌症的發生。令人鼓舞的是,用來預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已能間接有效地預防肝細胞肝癌;預防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也已研製成功,即將廣泛用於宮頸癌的預防。

在二級預防上,世界各國的經驗已經證明,通過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大大降低死亡率。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對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有組織、有計劃的普查和早診早治。有鑒於此,為了減少癌症死亡,人人都應增強防癌意識,定期做防癌體檢。

在診斷上,隨著相關韌理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免疫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癌症的診斷措施也越來越多,診斷技術越來越深入,診斷水平越來越高。X線檢查(包括透視及X線平片)、CT、磁共振、超聲、PET-CT等各種影像學檢查,就像“照妖鏡”一樣,能夠使深藏體內的癌魔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胃鏡、腸鏡、支氣管鏡、腹腔鏡和膀胱鏡等內鏡就像洞穴探測器一樣,能夠深入人體使癌魔無處藏身。標誌物檢查就像化學感受器,通過“感受”血液中某些腫瘤相關分子的變化,能夠發現癌細胞活動的蛛絲馬跡。傳統的病理檢查借助顯微放大技術,更是能夠發現癌細胞的真實麵目。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應用不僅使癌症診斷更加準確,而且能夠對癌症做進一步分型,幫助製訂更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在治療上,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仍然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借助精準的診斷技術,以兼顧根治與減少損傷,保護器官功能,注重提高生活質量,快速康複為目標的新理念,逐漸成為腫瘤外科治療的發展趨勢。

隨著新理論和新技術的不斷引入,放療技術已完成從粗放的二維平麵照射向精確的三維立體照射的過渡。叫刀、X刀、適形調強放射治療技術的應用,可在減少或不增加正常組織損傷的前提下增加腫瘤靶區的照射劑量,從而明顯提高了局部療效,減少了毒副反應。

化療一向以能照顧到全身為優勢,以毒副作用較大為缺點。化療是一把雙刃劍。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因為耐受不了毒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嚴重幹擾了治療方案的正常進行和整體治療效果。不過,近些年來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以及輔助治療的加強,已使化療在增加療效的同時,減少毒副作用的發生逐漸成為可能。更令人鼓舞的是,目前一種針對性較強、對正常細胞沒有毒性作用的分子靶向治療已經問世,並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使得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

從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來看,癌症既是致癌因素的產物,也是人體免疫監視係統的“逃犯”。毫無疑問,人體免疫功能的降低是癌症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