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火星上有水存在——火星上曾經有生命嗎?(1 / 2)

發生時間

20世紀~21世紀

入選理由

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確是地外生命探索的裏程碑事件。

事件簡介

從人類開始探索外太空起就沒有終止過對火星的研究。這顆銀河係內和地球最接近的星球承載著人類探索外太空生命的希望。2008年7月31日,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通過“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從火星上發回的照片確認火星上的確有水存在。這是外星探測上裏程碑的事件,它證明地球之外的確可能存在生命。

事件經過

火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冥王星算不算行星至今還存在質疑),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四顆,和地球是睦鄰友好的好鄰居,好夥伴。哥倆離得最近的時候距離不足六千萬千米,這個距離在太空來說,近得就像從客廳到臥室。

火星和地球離得近,脾氣也有相投之處。火星和地球一樣是矽酸鹽星球,內部也有核、幔、殼的結構。火星也有南北兩極,甚至還有一年四季。火星有大氣層,隻是比地球顯得稀薄。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就是說火星上一天和地球上一天幾乎一樣長。區別在於火星公轉一周相當於地球的兩年,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如果火星真的有生命,這點區別頂多讓他們一生少看幾次春節聯歡晚會,少吃幾頓餃子而已。

火星和地球的這些近似性決定如果太陽係裏還有哪個星球存在生命,那必然是火星。火星和地球距離上的可接觸的可能性,使得火星在科學家們眼裏比瑪麗蓮·夢露還要迷人。

也許會有人問,為什麼火星和地球相似就會存在有生命的可能性呢?這是個好問題。根據目前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生命的定義是:“有機物和水構成的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的一類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半開放物質係統。”這個定義專業化了點,換言之,生命是一種物質,這個物質不管是隻有一個細胞還是有千手千眼,隻要它會吃東西,會排泄,會生兒育女,踢它一腳它有反應,就是一條生命。

火星大氣這個定義的前提是生命組成的兩個必要元素:水和有機物,因為至今還沒有發現會上廁所的鵝卵石。地球的環境恰恰符合這個苛刻的標準,從而有了生命。所以,要想找到地外生命,必須要求這顆星球和地球環境相似。

對火星本身,科學家並沒有爭議。爭議的關鍵就成了火星上有沒有水。如果證明火星上有水,那等於間接證明了火星可以孕育生命。為了這個目標,科學家們付出極大的熱忱,不辭辛苦地探索研究。

對於遠在五千萬公裏外的鄰居,按照現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能采取的最有效的研究途徑有兩條:第一是輸送探測儀器去實地考察,第二是研究地球上存在的隕石。

第一條途徑對科技要求很高,而且花費成本巨大。從人類能掙脫地心引力的那天開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就踏上了征途。但是,這是一條危險的征途,從1960年前蘇聯發射火星探測器後,先後有三十多枚火星探測器升空,能順利到達火星軌道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到火星順利展開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數。

這些探測器的最初任務隻是拍攝火星照片而已,直到1974年前蘇聯“火星五號”探測器拍到第一張火星彩色照片,前蘇聯和美國已經向火星發送了至少二十枚命運各異的探測器。可見給火星拍張彩照比給大熊貓做同樣的事還要困難萬倍。

所以最初的研究以第二條途徑為主。1984年12月27日,科學家們在南極洲艾倫丘陵中發現一枚隕石,命名為“艾倫—希爾斯84001”。後來證明這顆隕石來自火星,它從火星表麵脫落後,在宇宙空間漂泊長達1300萬年~1600萬年,在1.3萬年前降落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