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產褥期
妊娠期間,孕婦的生殖器官和全身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待胎兒出生、胎盤娩出後,這一係列變化要逐步進行調整以至完全恢複,醫學上把產後生殖器官完全恢複的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需要6~8周才能逐步恢複。
產後,有的產婦給嬰兒哺乳,有的不哺乳,故產後卵巢功能的恢複時間不同。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哺乳,月經常在產後4~6周恢複,也有的在產後2~3個月恢複;如果哺乳,也不一定閉經,有人在產後1個月(滿月)後恢複月經,第1次月經量可能比平時多且為無排卵月經,至第3~4次月經,排卵及月經量才逐漸恢複。大多數婦女哺乳期無月經,但仍能排卵。因此,有些婦女在哺乳期也能懷孕就是這個道理,應引起注意。
分娩時,胎兒經陰道娩出,由於機械作用,使陰道變得較鬆,皺襞較少,陰道外口有充血與水腫或不同程度的裂傷,充血與水腫在產後數天內逐漸消失,被撕裂的處女膜出現殘缺不全的痕跡,稱為處女膜痕。
分娩後,盆底肌肉與筋膜中可有血漿浸潤,且有血滲出,肌纖維常有斷裂,或是由於過度擴張而失去了彈性,這些改變,在產褥期雖能恢複但很少能恢複到妊娠前的狀態。若撕裂嚴重累及盆底組織,可造成盆底鬆弛,以後還可發生陰道壁膨出,甚至子宮脫垂。
產婦身體恢複的時間
從懷孕到分娩近10個月的時間裏,在這個小生命來到人世間的過程中,母親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恢複到原來的狀態,通常需要1個半月到兩個月的時間。
(1)外陰和陰道的恢複:產後張開的陰道口要24小時後才能閉合,腫脹的外陰4~5天就可恢複。若因會陰切開疼痛,拆線後會逐漸好轉。陰道在產後7天內能恢複到原來的樣子,28天以後幾乎和懷孕前一樣。
(2)子宮的恢複:剛分娩後的子宮重約1000克,隨著惡露的排出,1周後約為500克,兩周後約300克,經過8周左右,恢複到原來的50克左右。子宮位置和內壁的恢複一般要6周時間。張開的宮頸口需4~6周才能恢複到原來的關閉狀態,哺乳的產婦子宮恢複較快。
(3)腹部的恢複:隨著子宮的複舊,凸起的肚子會逐漸複原。但是,腹部的恢複不像子宮那麼快,要有個漸進的過程,一般需要6個月以上,個別的需要1年。妊娠紋(俗稱花肚皮)會逐漸收縮並變為灰白色,不再那麼引人注目,但一般不會完全消失。
(4)體力的恢複:一般身體健康、順產的婦女在產後1個月基本上可完全恢複體力。但由於子宮的複舊還不到位,再加上哺乳,還不能從事體力勞動。
產後身體恢複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產後28天內,俗稱“坐月子”。這段期間內生殖係統變化最大,恢複也最快。這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注意保持全身清潔,特別是外陰的清潔衛生,防止產褥感染;注意室內溫度要適宜及室內空氣流通;冬天防感冒,夏天防中暑;保護好乳房,保證哺乳功能,預防乳腺炎;充分休息以恢複體力;飲食要注意高熱量,高蛋白,營養豐富,易於消化,不宜食過於油膩和辛辣的食物;精神上要樂觀,避免精神刺激。這個階段絕對不能過性生活。
第二階段為產後42天內。婦女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發生的生理上、解剖上以及全身各係統的變化在此期間基本恢複正常。為了了解這些變化的恢複情況,產後42天應到醫院進行一次全麵、係統、詳細的檢查,以觀察全身及生殖係統有無異常。
第三階段為產後1年內。產後8周身體各部分應完全恢複正常,產婦可以參加正常工作和適當體力勞動,但要注意哺乳期保健及避孕。
怎樣度過產後第1周
從產婦和嬰兒的保健考慮,產後第1周應在醫院裏度過,這有利於醫護人員及時對母嬰進行保健指導,產婦和親屬有什麼問題也能及時向醫護人員谘詢。
產後第1天:沒有其他異常的產婦,產後睡上一覺,疼痛緩解了,就能夠坐在床上;分娩8小時後可下地輕輕活動。做會陰切開的應在分娩12小時後下地活動。乳房開始脹痛,應在護士指導下給寶寶喂奶,哭了就喂,不要按頓按時。為使身體盡快恢複,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在床上做子宮按摩,做產褥體操,可以擦澡。
產後第2天:疲勞已基本消除,精神開始恢複,乳房也大量流出乳汁。為使產後早日康複,應在室內步行。一開始行走或寶寶吃奶時惡露量會增加,這不必擔心。有條件的產婦可以洗淋浴。
產後第3天:剖宮產的產婦可以下床活動,若身體虛弱,也可以緩一緩,早下床活動有利於身體的恢複。這時紅色惡露比較明顯,若有深色的血塊應告訴醫護人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第4~5天:進行會陰切開或剖宮產的部位要逐步拆線,拆線以後疼痛逐漸減輕。要堅持活動,但不要太累。這時惡露的顏色由鮮紅色變成褐色。
第6~7天:到該出院的時候了,應做好出院的準備,準備好回家後母嬰住的房間,嬰兒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出院前要向醫護人員詳細詢問科學育兒知識,坐月子期間需注意的問題等,請醫生對母嬰進行全麵檢查後再出院。
產後保健的“三要”、“三忌”和“三審”
產褥期是產婦全身各器官恢複階段,其中以生殖器官的恢複為主。產褥期保健的三要是:
(1)要注意衛生,特別是會陰部及乳房的清潔衛生:每天清洗外陰,保護會陰及傷口的清潔,勤換無菌衛生巾。保護乳房及乳頭的清潔;哺乳前後要清洗,哺乳後將餘奶吸空,清洗完畢以清潔毛巾熱敷,以免患乳腺炎。產褥期應照常梳洗、刷牙,可擦浴,勿盆浴。
(2)要有合理、豐富的營養:產褥期除自身需要恢複外,還有哺喂嬰兒的重任,因此應當提供豐富、合理的飲食。以蛋白質、糖、鈣、鐵、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為主,如雞、魚、排骨、牛肉、蔬菜、粥、米飯,多喝魚湯或肉湯(去脂),每日可進食5~6次。
(3)要做到休息與鍛煉相結合:產褥期除晚間睡眠8~9小時外,白天應有兩小時的午睡。正常分娩後應鼓勵產婦早下地,對體力恢複有益。此外,每天鍛煉1~2次,每次10~15分鍾。
產褥期保健“三忌”是:
(1)忌捂:夏天氣溫高,室溫有時與人的體溫接近或稍高,體弱的產婦及嬰兒容易受熱、中暑。因此,不宜關門閉戶,更不應穿厚衣,將袖口、褲腿係住,蓋厚被等。
(2)忌受風:產後代謝旺盛,出汗多,毛孔經常開著。若有穿堂風或電扇、空調直吹,母嬰易受涼感冒,重則可引起肺炎,還可引起關節痛,有時會留下後遺症。
(3)忌用冷水:產褥期多汗,毛孔張開,用冷水洗手、洗尿布等容易使肌肉、關節酸痛,應以溫水為宜。
產後三審是一種簡單易行的產後自測方法,適合於產婦在家中自我監護。產後三審包括:
一審小腹痛不痛;二審大便通不通;三審乳汁有沒有。
(1)產婦出院後,應細心審察小腹疼痛的時間、性質、部位:一般產後4~5天內,小腹正中呈陣發性疼痛,1周內消失者說明宮縮正常,屬於正常的產褥腹痛;若疼痛偏於小腹一側或兩側者多屬附件感染引起腹痛;若疼痛偏於下腹右側,並伴有惡心、便結,或惡寒發熱者,應考慮是闌尾炎引起的腹痛;若疼痛發生在臍周,時痛時止,多屬腸道蛔蟲引起的腹痛;若痛時欲解大便,解出赤白黏液者多屬痢疾腹痛;若疼痛兼腹瀉多屬腸炎等。
(2)產後應仔細審察大便是否通暢:若產後進食甚少,1~2日未解大便,這種情況是腸內空虛無物可排,隨著飲食增加,大便通暢者屬正常;若產後飲食正常,大便數日仍未解,或解出如羊糞者,此為氣血津液未複。
(3)產後更應注意乳房情況:若產後乳房不充盈,乳汁甚少多為缺乳,應趕快催乳,加強營養。若乳房脹痛,有硬結,乳汁不通多屬乳腺管阻塞;若乳房脹痛,紅腫發熱,多屬乳腺炎。
產後42天做婦科檢查的意義
婦女妊娠期間體內所發生的生理和解剖上的變化在產後都要逐漸恢複到原來的狀態。為了了解這些變化恢複的情況,保證產婦的身體健康,必須認真觀察產褥期的各種變化,以便進行衛生指導。因此,要求在產後6~8周到醫院進行一次全麵檢查,以發現母體全身及生殖器有無異常情況。如有特殊不適則應提前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測量血壓、檢查子宮複原及兩側附件的情況、腹部及會陰部傷口愈合情況、盆底托力、乳房及泌乳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