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後記、成敗皆是匆匆客(2 / 2)

接著,我要交代一下本書的資料來源和引用情況。我要感謝現代科技的發展。之前在汗牛充棟的紙質《二十五史》中查找特定的人物、事件等內容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一兩天時間。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同樣的搜索工作可以在電子版《二十五史》中通過簡單的“關鍵詞搜索”完成,花費不了一秒鍾時間。為了從紛繁複雜的相關史料中脫離出來,探究曆史的原貌,有所新發現和私人感悟,我瀏覽了各個朝代正史的相關部分內容。此外,我參考了相關的文章。除了在文章注解中注明的之外,我還參考的文獻有:溫功義著《明代宦官和三案》(重慶出版社2004年5月版),李儉著《權力的傷口:大清皇位傳承內幕》(新華出版社2007年版),劉心武著《紅樓望月》(書海出版社2005年版),林大誌、陸盛江著《“蠟鵝事件”真偽與昭明太子後期處境》(載於《文學遺產》2004年6期),王永平著《孫權立嗣問題考論——從一個側麵看孫權與世家大族的鬥爭》(載於《南京理工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期),劉馳著《晉惠帝白癡辨──兼析其能繼位的原因》(載於《中國曆史大辭典通訊》1984年第4期),張國元、楊國慶著《康熙的多子與多憂》(載於《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朱維錚著《火燒圓明園之前的事》(載於《曆史教學》2002年第10期),史卉著《簡析中國古代的皇位嫡長子繼承製》(載於《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另外,《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一章可以看作是對我之前的作品《脆弱的繁華》中有關南宋皇位傳承問題的一個歸納總結。

我並不是曆史學科班出身,對曆史的寫作多半是出於興趣。全書在史料的選擇和觀點的闡述上難免存在錯誤,敬請各位讀者手下留情。

最後,我要感謝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汪鵬生社長和王琦編輯,感謝安徽人民出版社所有為本書的編輯、出版、印製、發行付出辛勤勞動的同行們。沒有大家的幫助和辛勞付出,就沒有本書的成功出版。我特別要感謝唐琳娜在寫作期間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她是本書的第一個讀者,並且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一直陪伴在我身邊。

謝謝大家!

張 程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三日初稿於六合園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五日二稿於六合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