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後記、成敗皆是匆匆客(1 / 2)

這是一本從皇太子政治的角度來講述中國曆史上的皇位傳承的通俗讀物。“皇太子”僅僅是政治繼承人、權力接班人的代名詞而已。隻要世襲政體的存在,君主們就麵臨著如何選定接班人、如何把最高權力交接給接班人的問題。最高權力的交接關係到國家政治的穩定。選好了接班人、順利實現交接,利國利民,也利於君主的皇室家族的傳承與發展;反而則對三方麵都產生消極影響。對於許多君主來說,挑選合適的太子可能是畢生最重要的政治問題之一。有些皇帝在治理國家上很平庸,卻找了一個優秀的接班人,成就了生平最大的功績,比如適時傳位給太子李隆基的唐睿宗李旦。有些皇帝在處理政務、南征北戰方麵取得了輝煌成績,但在接班人問題上一誤再誤,為政治生涯留下遺憾,比如兩立兩廢太子的康熙皇帝。而從皇太子的角度來說,成為皇太子隻是邁出了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如何磨練意誌、學習能力、積聚聲望等後天的工作更加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如何處理好於老皇帝的關係。世襲政體從本質上來說,是人治的政體,因此處理好人際關係對皇太子來說尤為重要。

曆史總給我們今人許多借鑒。權力交接問題到在人類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會存在。領導者如何預定恰當的接班人,接班人如何順利接班,是一個永恒的難題。希望讀者能夠從書中一個個案例中得到一些啟發。

比如領導者是挑選一個自己滿意喜歡的接班人,還是挑選一個對事業有利的接班人?

比如被領導者如何理性對待接班人職位的誘惑,如何處理好與領導者和同事們的關係?是由著自己的性格稟性來爭取進步呢,還是循規蹈矩、順著領導的意思前進呢?

中國曆史上的皇太子製度非常完備,無論是太子的挑選標準、太子的教育培養、太子的官署設置、太子的權力分工,乃至太子出巡的規格都有嚴密的規定。但是圍繞皇太子寶座的爭鬥一直就沒消停過,上演了許多陰謀詭計和血腥政變。遺憾的是,這些醜聞和流血事件,都是發生在父子兄弟內部的。骨肉親情往往敵不過政治權力的誘惑力量。大家為什麼要爭來爭去呢?說到底,還是皇太子寶座具有的巨大政治權力和物質享受。許多人為了感受一下身為太子的榮耀,不惜扭曲本性,不惜骨肉相殘,最後依然是身敗名裂,滿門抄斬。古今多少事,後人談笑一揮間就過去了。成也好,敗也好,相對於漫長的曆史來說是千年一瞬,即使對於個人生命來說也是匆匆過客而已。如果曆史上的那些失敗者、成功者都看淡看輕了“皇太子”三個字,相信許多悲劇都能夠避免。

這就是我在本書中最想傳播給讀者的看法,有道是“成敗皆是匆匆客”,不必太過在意。

曆史上圍繞最高權力展開的政治鬥爭一直是圖書市場熱衷的出版內容。之前,我嚐試著將最高權力的鬥爭從時間上“前移”,從層次上“下降”,寫寫在最高權力歸屬確定之前的事情,寫寫那些活躍在權力金字塔次頂端的人物。皇太子恰好吻合這兩個要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