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飛虎隊將軍
她依然健在,充實、積極地生活著。
她詮釋了一段迥然不同的花樣年華,她叫陳香梅。
“陳香梅”三個字最早是我念書時,在圖書館借了本20世紀華人經典係列的小說專輯,婚外戀的一輯恰好有篇是她撰寫的小說,我一直以為她是小說家,文字很有心思,看似一段婚外戀實則充滿無奈和心涼。沒想到女作家竟是飛虎將軍陳納德的夫人,32年的跨越,10年的夫妻感情,丈夫去世後,她帶著兩個孩子去了美國,在美從商從政,先後8位美國總統對她委以重任。
她有著琳琅滿目的頭銜和經曆:
1943年,中央通訊社第一位女記者。
1963年,她受肯尼迪總統委任到白宮工作,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
1964年,她在華府參加支持高華德參議員競選總統委員會發起人委員會,開始進入華人參政的主流社會。
1967年,她被尼克鬆委任為全美婦女支持尼克鬆競選總統委員會主席,並兼任亞洲事務顧問;尼克鬆獲勝後,她於1968年被任為共和黨行政委員和財務副主席。
1970年,她擔任飛虎航空公司副總裁,成為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並加入美國大銀行,為第一位亞裔董事。
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70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1978年,她為裏根競選總統鋪路。
1980年,她出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並兩度被選為美國共和黨少數民族全國主席,是共和黨亞裔委員會主席。
1989年,布什總統上台後,她繼任總統府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
1991年,她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美國內政部環保委員會委員、美中航運總裁。
著有英文暢銷書《一千個春天》等中英文著作50餘種。
光輝歲月的背後,她是一個普通的華裔女子,和其他女子一樣,有著事業心和對愛情的向往。
愛情某天不知會以怎樣的方式“光顧”每個人的生活,它來去無蹤影,還和最初的設想大相徑庭。18歲時的陳香梅也許從未想到自己有天會愛上一個大自己32歲的男人,他從美國飛來中國的戰場,在雲南與她相遇。
自從遠征軍的故事被搬上屏幕,國軍抗戰的那段曆史也逐漸揭開了麵紗,常能在各種網絡轉帖上看到類似這樣的標題“最後一位飛虎隊隊員去世”,細讀曾在空中阻擊日軍的英雄們的事跡,常是還沒看完已深為感動。
1937年5月29日,陳納德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那時的陳香梅,還隻有12歲,“七七事變”後陳家都流亡去了香港。
克萊爾?李?陳納德,1893年出生在美國南方得克薩斯州的康麥斯,他有個法國人的姓氏,祖上是法國人,在參加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來到美國,之後定居了下來,弗吉尼亞州的種植園曾為一個叫斯蒂文的法國人所擁有,他是克萊爾?李?陳納德的曾祖父。
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斯蒂文?陳納德也是開拓者中一員,其子尼爾遜?陳納德先後到達田納西和卡羅萊納州,尼爾遜在路易斯安那州東北部靠近密西西比河下遊的地方購置了一塊農田,從此定居下來,他是克萊爾的祖父。
陳香梅後來說到丈夫為支持中國抗戰,入境的護照就是“務農”,多半有此緣故。
1939年還未對日宣戰的美國,不可能出兵提供支持。陳納德在美國軍方的遊說根本得不到支持,最後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批準下組織美國空軍誌願隊赴華參戰。陳納德將這一喜訊趕緊告訴宋美齡,立刻招募了兩百多名美國誌願兵來到中國。此時美日尚未開戰,來華誌願者的入境護照上寫的身份五花八門:音樂家、學生、銀行家等。陳納德甚至特地從美國空軍退役,他的護照是“務農”。
1941年,中國空軍美國航空誌願隊成立,陳納德出任上校隊長,48歲的上校帶領著他的飛虎隊在中國上空俯衝,二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這片戰火彌漫的土地上,知天命之年的上校收獲了軍人的榮耀和愛情。
1943年,18歲的陳香梅加入中央通訊社,是該社第一位女記者。
生在北京,在香港長大並接受教育的陳香梅,和張愛玲一樣因1941年香港被日軍占領後,和姐姐帶著小妹妹們流亡輾轉各地避難,母親已經去世,在美國任職的父親讓6個女兒赴美,陳香梅拒絕了,她從小渴望寫作,對文藝的熱衷驅使她選擇接受通訊社委任去昆明分社工作。
那時的昆明,還沒有紛至遝來驢友們的足跡,街道上是木輪馬車,成群的豬啊羊啊經過許多華麗的宮廷式建築,又瘦又幹的車夫、男男女女的自行車、汽車、卡車齊集湧上,見縫插針地行進。
空氣甜膩又明媚,各種香料夾雜著汗臭,才剛走出校門的女學生,被主編委派去采訪十四航空隊司令。陳香梅的英文底子好,但采訪對象是一位身經百戰總以嚴肅、倔強表情示人的飛虎隊陳納德少將,她心裏很沒把握,她太年輕,會不會讓人覺得不夠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