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捷克“擲出窗外事件”(1 / 1)

公元962年,德意誌的國王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神聖羅馬帝國誕生了。那時帝國的勢力如日東升,其疆域包括了德意誌、奧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一係列領土。時光鬥轉星移,到了13世紀末,帝國的勢力已日薄西山。國內諸侯混戰,整個帝國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皇帝成了一個被架空了權力的傀儡,早已失掉了控製整個帝國的權力。

大權的日益衰落早已引起了皇帝的恐慌,他想拚命抓住皇權不放,就好像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皇帝要權力,諸侯當然也要權力,重重矛盾相互摩擦,終於撞出了火花。

“摩擦生火”的外力是發生在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德意誌帝國在公元1526年吞並了捷克。當時的大帝國已是名存實亡。奧地利成為諸侯中最有勢力的國中國。奧地利的皇帝來自哈布斯堡家族,所以捷克並入德意誌的版圖,實際上成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誌皇帝之封為捷克國王。捷克在歸入哈布斯堡家族領地之時,奧地利皇帝曾有過承諾:不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個成員作國王,都必須承認並遵守捷克王國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議會、宗教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權等等。然而,自從斐迪南,這個捷克人眼裏的魔王一上台,一切都變了,他根本不承認哈布斯堡家族曾經有過的承諾,完全把捷克當作奧地利的附庸國。什麼捷克的法律,什麼自己的議會,什麼自主權通通被取消了,從城市到鄉村凡是能插手的地方,他都派了自己的官員。捷克人徹底淪為奴隸。捷克人的心中蘊蓄著怒火。這時另一件事的發生,對於捷克人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

自從16世紀以來,歐洲發生了宗教改革,“新教”風行。但是那些反對新教的頑固分子,挖空心思反對新教。一大批臭味相投的保守貴族們組織了所謂的“耶穌會”,用以維護舊的宗教秩序,妄想同新教抗衡,阻止新教的傳播。那個捷克人眼裏的“魔王”斐迪南,就是一個狂熱的耶穌會分子。他喪心病狂地反對新教,一上台便借用手中的權力殘酷迫害捷克新教徒。這一切對於久已心懷怨憤的捷克人民來說真是雪上加霜,1618年的一天,憤怒的捷克人民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反抗行動。

那一天是5月23日,一群武裝群眾和新教徒手拿鐵棒長矛衝進了王宮,國王嚇得倉惶逃竄,憤怒的群眾在搜尋中逮住了兩個斐迪南國王最忠實的走狗馬蒂尼茨和斯拉瓦塔。兩條平日耀武揚威的走狗,已沒有了昔時作威作福的神氣,隻有瑟瑟發抖,搖尾乞憐的分了。看見兩條走狗的“熊”樣,人們更加憤恨,突然不知是誰喊了一句:“把他們扔到窗外去!”“對,扔出去摔死他!”立時有無數憤怒的聲音在響應。在一陣怒吼聲中,馬蒂尼茨和斯拉瓦塔被人們按照捷克人的方式,從20多米高的窗台狠狠摔了下去。這兩個人活該命大,竟沒有摔死,隻是昏暈了而已。“擲出窗外事件”使得歐洲統治者們大為震驚。斐迪南決定說服哈布斯堡家族發動一場戰爭。一舉掃平捷克,讓捷克人老老實實地聽從自己的擺布。怒火尚未平息的捷克人更加憤恨,他們紛紛組織起來,武裝自己。

這些捷克人組成了自己的臨時政府,選出了30名保護人(其中大部分是新教貴族)領導起義。群眾占領了政府各部門,廢除了一切法規,取消了一切賦稅,把耶穌教會分子,打得屁滾尿流,夾著尾巴逃掉了。

起義軍開始時所向披靡,殺進了奧地利境內,直逼維也納。奧地利的新教徒們也一向不滿皇帝的一些政策,借此機會紛紛響應。此時奧地利的老皇帝已經死掉了,正巧是捷克人眼裏的那個“混蛋”皇帝斐迪南接任皇位。聽到捷克義軍已兵臨維也納城下,斐迪南派出他的一個親信作為全權代表去同起義軍領袖談判,其實這隻是他玩的緩兵之計,暗地裏他早派人去西班牙國王那搬討救兵了。這時的起義軍如果能一鼓作氣攻進王宮,勝利唾手可得。然而起義軍的領導權全部掌握在捷克貴族手裏,這些貴族們在緊要關頭又暴露出自私狹隘動搖不定的弱點來。一方麵他們要迫使國王讓步,從中得到實惠,一方麵又害怕如果起義真的勝利了,群眾的聲勢大起來會損害自身的利益,所以這些新教貴族們一再主張談判。斐迪南的奸計就這樣得逞了。

一天深夜,當起義軍的戰士正在沉睡的時候,西班牙軍隊從背後偷襲了,斐迪南的軍隊也從正麵發動了進攻,起義軍腹背受敵,傷亡慘重,一退再退,退回到了捷克。那些捷克的貧苦百姓們鬥誌不減,表示隻要有一息尚存,決不屈服強權。可恨那些領導者們開始動搖、叛逃,嚴重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

1620年11月初,兩軍在捷克首府布拉格附近決戰,由於叛逃者出賣了起義軍,加上敵我力量懸殊,起義戰士紛紛倒在了自己的土地上,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起義被殘酷地鎮壓下去了,捷克成了布斯堡奧地利的一個省,捷克人民陷入奧地利的殘酷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