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討論他們的中小學的教授法。關於這點,有三層要注意:(一)是綜合法(complex method),(二)是有用的社會活動,(三)是學生自治。這三點在性質上、規模上都與其他各國不同。在小學裏,這三種都有。在中學裏,除了綜合法外,其他兩種都有。現在先來討論綜合法。
所謂綜合法,即是將全部課程組織為若幹學習的大單元,一切教學都以單元為中心,而打破各種學科的界限,這種大題目或大單元雖是由中央規定,但如何去研究,則係由師生共同去決定。從師生合作上去看,綜合法與設計法是差不多。但有一點不同,綜合法問題是由中央規定,設計法則是由學生自己規定。還有一點和設計法相同的,就是把各種學科間的界限打破,完全以問題為中心。據我看,這種是近代最好的原理。把這種原理來實現,規模最大的當推蘇俄。也許其他國家也有實驗的,但大規模地來實驗推蘇俄。用綜合法是,有些技能是需要練習的,他們就有練習的時間。譬如演算數學,蘇俄的教育家很喜歡問美國用設計法所得的經驗,有什麼法子可以補救設計法之所窮。現在舉幾個例來說明綜合法。蘇俄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增加每畝地的生產”。全國的學校都研究這個問題,但每班學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僅就這問題看,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政府目標在增加生產,所以令全國都去研究。當然,要研究這個問題須用生物學、經濟學等等,也許還用到曆史學、社會學等等的學科。在這種狀況之下,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不是死知識,而是和人生發生密切關係的。現在來說說我對這種方法的批評。
第一點可以說是他的優點,即是能用中央政府的力量令全國向這一定目標去攻打的統一的精神。同時,第二個優點是能因此增加兒童對於蘇維埃的興趣。第三個優點是能使學校的工作有一貫的繼續的精神。有人對設計法懷疑,以為設計法沒有繼續性,這是很不公平的。但同時我們還須注意他也有不好的地方。第一,題目由中央規定,容易使兒童隻會用他人的思想,不會用自己的思想,訓練成一個被動的思想家。(這種法子使學生沒有機會自己去用思想,假使用設計法那就能自由運用思想,以增進其獨立的精神)第二,使學生沒有機會去自己利用地方的需要,同時即不能顧到兒童的興趣。還有一點,就是論題由中央規定,有一種危險,即是利用教員學生作工具而不認其自身有價值。這就是違反康德所說的:“人是目標,不應利用為工具。”這種辦法還有一個危險,就是因為不能顧到兒童的興趣的原則,所以不能在教育上收到效果。雖是如此,蘇俄能打破各種學科的界限,我們不能不表示讚同。用這法子所求得的知識,將來才是最合乎社會需要的知識。
其次我要討論有用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就是利用學生工作以增進社會福利的活動。每班學生都常常注意到有用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能溝通學校生活與蘇維埃的政策。現舉三例來說。(一)兄弟在蘇俄時,他們要發行一種國內公債。他們的法律規定了每個人要根據他每月收入的比例來認購這種公債。當時學校就注意到這種活動,勸學生的家長買這種公債。在一個教室裏,我看見一張單子,上麵寫的是學生家長的姓名,在姓名的下邊寫著他每月收入的數目,再下邊就是他所買的公債票。假使某個家長不去買公債票,當然他的子弟在學校裏是很不好意思的。我在學校的壁上還看見一幅圖畫。上麵畫的是一個學生在推他的家長,家長問他為什麼要推,他回答說要他去買公債票。這就是一種有用的社會活動。(二)我參觀了一個學校,這學校叫青年自由主義學校。那天是星期日,所有學生都出去到田地裏,教農夫們怎樣的選擇種子。(三)我看見在冬天有許多的貓狗等凍死在雪堆裏,到春天來,雪都化了,這些死的東西對於公共衛生是很有妨害的,他們的學校就去研究這個問題,怎樣移開這些死的東西。結果研究出一個方法,不特對於公共衛生的目的可以達到,即對於農人們的肥料也很可以增加。據我看,這種有用的社會活動在教育上很有價值。在世界教育史上,我沒有見過其他國裏的學生有這樣的成績,能幫助他們的政府,能培養公共的精神,從事於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如我在中國,有人來問怎樣改革教育製度,這應該敬仰。我覺得中國教育家應該研究如何去改革社會,如何利用學校去改革社會。如果在聽眾裏,將來有人去做一個試驗,在學校裏使學生去做改革社會的工作,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個很大的貢獻。現在中國變動很大,一般的農人都不知道怎樣去改革他們的方法,所以這種法子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