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八卦是伏羲氏發明的。伏羲氏又叫庖犧氏。
據說,他長得很特別,頭很長,眼睛很大,牙齒像龜的牙齒,嘴唇像龍的嘴唇,胡須一直拖到地麵。還有人說伏羲氏長著一個蛇的身子,卻又有一顆人的腦袋。
伏羲氏是漁網的發明者。還有人說,他還發明了養牲畜並用它們做食物的各種方法……
但是,說來說去,伏羲氏最重要的發明是造出了“八卦”,以至後來,“伏羲六十四卦”便成了一個專有名詞。
伏羲造八卦,當然不是無中生有,就像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落到地麵想到“地球有引力”一樣。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我們的老祖宗伏羲,卻在仰頭觀看天空日月星辰的變化,俯身了解地麵上多種生物的變化規律,又在察看大自然中鳥獸活動及其留下的印跡後,受到了深刻的啟發,於是才仿照各種印跡,創造出了“八卦”。
伏羲畫的八卦,為我國文字的雛形,後來周文王以八卦推演出周易,是為我國文化的開端。所以《易經》這部書,不但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聖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泉源。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逆料;《易經》就是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有人說,《易經》是占卜的書,太有迷信色彩。
不可否認,《易經》確實是一部古代占卜的書,但正因為如此,它才沒有被秦始皇燒毀,也才得以流傳到今天。古代民智未開,崇信鬼神運氣,凡是重大事情,必定先求神問卜,並非不可思議。
不過,如果占卜隻是占斷結果吉凶,就成為消極的聽天由命的命定論,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當為與不當為,失去了道德意義。然而,我國古代的占卜,不僅問結果為何,而且更進一步地要問應當為何。
從某種特定的意義上看,《易經》就有積極意義,它不但啟示事物發生的奧妙契機,而且還指引應當如何臨機應變,避凶趨吉;不僅是消極的占卜,而且也是積極的處世智慧。所以,研究《易經》,就進入哲學的範圍了。
“易”這一命名,含義為何?
一說:伏羲畫八卦,有時“遠取諸物”,“易”是飛鳥的形象。
一說:依據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易”取“蜴”,是蜥蜴的象形。蜥蜴的保護色,隨環境不時變化,以變化的含義,命名為“易”,以象征宇宙包羅萬象的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