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北元的滅亡(2 / 3)

1374年,明軍向元軍發動了又一次攻擊。這一次明將李文忠、藍玉分別率兵進攻興和、大寧、豐州,取得大勝。隨即明軍乘勝追擊北元殘軍至豐州,北元魯王與司徒答俊海、平章巴都、知院忽都等紛紛戰死。

從1368年到1374年,明朝對北元多次用兵,盡管將北元軍逐出了陝、甘、寧一線,但明軍也付出了死傷40餘萬人的慘重的代價。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深感平定北元不易,於是逐漸改變了對北元的戰略方針,以戰略防禦為主。朱元璋分別遣將在山西、北平等處練兵備邊,防範元軍南進,同時遣還元昭宗之子麥德裏巴勒,與元人議和,暫時休戰,從而穩定了北方。然後他將目光轉移到了國內的經濟恢複與政局的穩定上。

經過十餘年的休養生息,明朝的內部政治已穩定下來,經過長期戰亂破壞的經濟生產也得到了一定的恢複,朱元璋的目光便又移向了北方,他決定徹底消除北元的威脅。1387年,朱元璋派遣馮勝、傅友德和藍玉等率領20萬大軍北伐。明軍繞道慶州,包圍了納哈楚軍隊駐地。納哈楚在得到明軍的許諾後,率10餘萬北元兵將投降,明軍得勝回朝。不久馮勝獲罪,明軍的軍事指揮權移到了藍玉身上。1388年,藍玉率領明軍北上,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徹底擊敗了元軍。北元脫古思帖木兒汗僅與數十騎逃遁,途中被阿裏不哥的後代也速迭兒殺死,結束了忽必烈後代對蒙古國大汗的承襲。隨後也速迭兒自立為汗,到這裏,元朝以及其殘存勢力——北元徹底完結。沒想到忽必烈與阿裏不哥自1258年開始的汗位爭奪,直到這時才由他們的後人畫上了一個句號!

點評

對元順帝這樣的人應該怎樣評價呢?他13歲登基,直到20多歲才真正掌握朝政。在這之前,元朝實際的權力一直都掌握在權臣的手裏。順帝最初確實是想做一些事情的,他重用脫脫改革,確實解決了當時的許多現實的社會問題。後來自己親政後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不大。

元順帝之所以不能改變元朝的命運,力挽狂瀾,像他的祖輩成吉思汗或忽必烈那樣開創一番事業,和他本身的素質是有關係的。元順帝盡管理想很高,但因他受到權臣們的壓力太大,在現實生活中嚐受的磨難太少,雖然能感受到個人生命在受到威脅,但自己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這就是他在二十幾歲時,看到哈麻送來的美女時迅速腐化墮落的原因。歸根結底,元順帝不是一個有著堅強意誌的帝王,而隻是自幼被剝奪了權力的公子哥而已。建功立業也好,沉迷酒色也好,總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而已,雖然行動起來時也或許考慮過社稷蒼生,但也都不過是一時的衝動。所以在奢侈淫樂中他自然會厭惡朝政,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責任心,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挑起國家的重擔。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從做君王的角度,還是從做人的角度來評價元順帝,他都不是成功的。做君王他既沒有足夠的才能,也沒有足夠的責任心。而做為一個人,他疑心太重,沉迷酒色,實在不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相關鏈接

元順帝小傳

元順帝是元明宗的長子,他生於1320年,死於1370年,在位36年,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大汗,同時也是元朝統治中原地區的最後一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