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秋》是一部有著很強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的作品。作品反映了在元滅金、滅宋的曆史轉折時期,元朝內部的諸多矛盾,滲入了作者對民族矛盾中許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盡管作品有一定的曆史和階級局限,但不失為一部感人的傑作。
4.白樸與《牆上馬頭》
白仁甫生於1226年,出生在今河南開封。原名恒,字行,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穀,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白樸。白樸祖籍是今天的山西河曲。白樸出身書香門第,伯父白責是金章宗泰和三年進士,精於禪學道書、岐黃之說,是當時有名的詩人。父親白華,字文舉,金宣宗貞祐三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官。白樸出生時,金王朝正走向滅亡,當時文化興盛,政治上卻腐敗無能,終於在1234年被蒙古人滅亡。
正因如此,白樸的童年十分坎坷,漂泊不定。白樸幼年時飽經兵亂,因詩人元好問與白家交往很深,所以這一時期白樸得到了元好問的很多幫助。1233年白華先在鄧州降宋,後又在1235年10月降蒙。不到10歲的白樸也跟著父親輾轉漂泊。白華降蒙後依附於真定地區的蒙古萬戶史天澤。真定地區早在1240年就步入了恢複發展時期。史氏家族注意延攬文士、振興文教,所以真定地區文士薈萃,雜劇創作活動也出現了興盛局麵。白樸正是在這種環境中熏陶長大的。
白樸的作品很多,現存有詞一百零五首,詞集名《天籟集》。散曲有小令三十三支,套曲四組,雜劇十五種。白樸的雜劇作品中有很多名作,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遊月宮》、《蘇小小月夜錢塘夢》以及《鴛鴦簡·牆頭馬上》等。現今保留下來的隻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鴛鴦簡·牆頭馬上》和《韓翠蕨禦水流紅葉》的殘文。
《牆頭馬上》也是以男女愛情為題材的作品。白樸的作品多受白居易影響,《牆頭馬上》便是受白居易的《新樂府·井底引銀瓶》一詩啟發而寫成的。作品從正麵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自由婚姻的精神,塑造了勇敢、大膽、潑辣但並不流於輕浮的李千金形象。
《牆頭馬上》中的李千金和崔鶯鶯的性格完全不同,她是一個敢愛敢做的女人。李千金初見裴少俊後,就明白地表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她嚷著叫梅香為她傳送簡帖。當她與裴少俊的約會被嬤嬤發現時,更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辯解。後來嬤嬤放她和裴少俊私奔,李千金在裴家的後花園裏竟然偷住了七年之久,但還是被裴少俊的父親發覺了。裴少俊的性格比較懦弱,他在父親的逼迫下休棄了李千金。而李千金這時表現得非常堅強,她說,“是與非須辨別”,“這姻緣也是天賜的”。不過最後還是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裴少俊考中狀元,要求與李千金重做夫婦,李千金先是毅然拒絕,後來由於兒女求情才答應。
李千金的形象,就是放到今天也算是一個大膽女性了。
5.元代其他雜劇家
元代散曲作家眾多,除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外,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家。由於人數太多,這裏隻簡單地說一下元朝前期的代表作家,如康進之、高文秀、紀君祥、尚仲賢、楊顯之、石君寶、鄭廷玉、武漢臣等。
康進之,山東惠民人。他的《李逵負荊》是元人水滸戲裏優秀的作品。李逵是元代水滸戲中最重要的角色,半數的水滸戲是以他為主人公的。《李逵負荊》中,將李逵有著極強的正義感,好衝動,但勇於改過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先聽王林說女兒被宋江和魯智深搶走,還拿出紅絹褡膊作為證據,李逵便信以為真。他怒氣衝天地回山追查,對宋江、魯智深進行了辛辣的嘲弄。真相大白後,李逵又馬上負荊請罪,一個粗線條的英雄躍然紙上。
高文秀,也是山東人。他是山東東平人,東平在元初是北方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地區。高文秀的代表作同樣是水滸戲。他編的水滸戲最多,其中有八種是“黑旋風”李逵的戲,現僅存《雙獻功》一種。
紀君祥和尚仲賢的雜劇多以曆代軍事和政治鬥爭為題材,再糅合民間傳說而寫成。如《趙氏孤兒》、《吳天塔》、《單鞭奪槊》、《賺蒯通》等。而楊顯之、石君寶在雜劇創作中則以描寫受壓迫婦女的反抗鬥爭見長,風格和關漢卿相近。如楊顯之《瀟湘雨》和《酷寒亭》都是這一類作品。在元代,還有一些作家的作品更具有史學價值,在女真族作家李直夫的《虎頭牌》中,就記錄了很多女真族的風俗習慣,對後代的史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對於雜劇而言,元朝是一個百花齊放、異彩繽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