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長垣起義。
公元875年,田令孜為神策軍中尉,唐僖宗稱其為"阿父",政事悉以委之。王仙芝攻陷濮州、曹州,冤句人黃巢起兵響應王仙芝。
公元880年,黃巢西進,連陷洛陽、潼關,長安,稱帝,國號齊。僖宗逃至興元,陳敬瑄率軍請求僖宗入成都。
公元881年,僖宗入成都,鄭畋統率大軍圍長安,黃巢軍從東麵撤走,唐將程宗楚、弘夫、王處存率軍進入長安。程宗楚等人害怕其他將領入城後分去他們的戰功,竟不通報鳳翔節度使鄭畋和夏節度使拓跋思恭,而入城的士兵大肆搶掠,長安城一片混亂。黃巢還軍長安,唐軍大敗,黃巢再進入長安,縱兵屠殺長安居民。
公元882年,齊將朱溫降唐,賜名朱全忠。唐命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率軍南下。
公元883年,李克用率軍收複長安,黃巢焚毀宮室撤離關中,圍困陳州。
公元884年,李克用追擊黃巢軍至汴州,人馬疲乏,糧盡,營於城外。朱全忠以禮接待迎其入城,李克用喝酒後在言語上侮辱朱全忠,朱全忠內心不平,率軍殺李克用,沒有得逞。自此李克用父子與朱全忠結仇。黃巢被部將林言殺死。
公元885年,僖宗啟程回長安,聽從朝廷號令的隻有河西、山南、劍南、嶺南數十州而已。王重榮與李克用率軍逼長安,僖宗逃至鳳翔。
公元886年,靜難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及李克用、王重榮,上奏僖宗請求誅殺田令孜。田令孜挾僖宗再奔興元,自請為西川監軍使,依附陳敬瑄。朱玫立襄王李煴為帝,入長安,而後朱玫被部下王行瑜所殺,李煴被王重榮所殺。
公元888年,僖宗返回長安,不久去世,諸宦官立壽王李曄為帝,是為昭宗。王建攻略西川,與陳敬瑄大戰。
公元895年,王行瑜、李茂貞、韓建率軍圍長安,謀廢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進封晉王。
公元900年,昭宗惡宦官,與崔胤密謀盡誅宦官,殺掉宦官宋道弼、景務修。宦官恐懼,左神策軍中尉劉季述、右神策軍中尉王仲先等,囚禁昭宗於少陽院,立太子李裕為帝。
公元901年,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超起兵殺劉季述、王仲先,迎昭宗複位。崔胤致書朱全忠,稱受密詔,請出兵迎昭宗赴洛陽,朱全忠得書後從大梁起兵。宦官恐懼,劫持昭宗逃往鳳翔。朱全忠遂入長安,又進圍鳳翔。
公元903年,李茂貞遣兵殺宦官韓全誨、張弘訓等70餘人與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迎昭返長安,盡殺宦官,隻留幼弱者30人以供灑掃。朱全忠進封梁王、王建為蜀王。
公元904年,朱全忠逼迫昭宗遷都洛陽,不久又殺昭宗,立李柷為帝,是為哀帝。
後梁紀
公元907年,唐哀帝李柷讓位於梁王朱全忠,唐亡。朱全忠稱帝,是為太祖,國號梁,史稱後梁。封越王錢鏐為吳越王,武安節度使馬殷為楚王,史稱南楚。蜀王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晉王李克用、淮南節度使弘農王楊渥、岐王(今陝西鳳翔)李茂貞,仍用唐天佑年號,與梁征伐不息。
公元909年,後梁自大梁遷都洛陽。封王審知為閩王、劉隱為南平主、劉守光為燕王。
公元910年,淮南弘農王楊隆演稱吳王,史稱南吳。吳越王築捍海石塘,擴建杭州城,大修台館。
公元911年,梁晉會戰於河北柏鄉,梁軍大敗。燕王劉守光聽聞梁軍失利,自立為帝,建都幽州,國號大燕。
公元912年,朱全忠病危,打算立朱友文為太子。命朱友珪出任萊州刺史,由於當時遷官的人大都在中途被賜死,朱友珪懼,夜入皇宮殺死朱全忠。朱友珪密不發喪,又遣使命朱友貞殺掉朱友文,遂即皇帝位。翼王朱友謙投奔晉王李存勖。
公元913年,後梁均王朱友貞起兵討朱友珪,斬之,朱友貞即帝位,是為末帝。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晉王李存勖大舉攻燕,陷幽州,擒劉守光及其父劉仁恭,燕亡。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機稱帝,契丹國人稱其為"天皇王"。
公元919年,吳越王錢鏐遣其子錢傳瓘攻南吳,互有勝負。南吳徐溫將俘虜歸還吳越,吳越也遣使求和。從此20年間,兩國之間無戰爭,百姓稍得安寧。
後唐紀
公元923年,晉王李存勖於魏州稱帝,是為莊宗,國號唐,建都洛陽,史稱後唐。李存勖大軍自楊劉渡黃河,李嗣源乘虛襲取大梁,王瓚開門出降後唐,後梁亡。
公元924年,後唐莊宗李存勖令前朝遺留的宦官都重回皇宮,給以厚祿,委以事任,從此宦官又開始幹預政事。李存勖又寵信伶人,命伶人為刺史,而親軍中有跟隨李存勖百戰卻未獲官職,眾心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