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帝國主義者的剝削,農村之民,日益不能安居,紛紛流入都市。 都市中的勞動者,日漸增加,勞資問題,遂隨之而日趨嚴重。
雖然如此,總還有一部分人,度其奢侈的生活的。尤其大都市的生活程度和窮鄉僻壤,相去天淵。遂貽以舊式生產,營新式消費之譏。 經濟是社會組織的下層。其餘一切機構,都是建築在這基礎上麵的。經濟組織而生變化,其他一切,自亦必隨之而生變化。況且喜新鶩奇,是人們同具 的心理。又且處於困苦之中,總要想奮鬥以求出路。所以近數十年來,文化變 動的劇烈,亦是前此所未有。自由平等之說興,而舊日等位上下之說,不複足 以維係人心。交通便利了,人們離鄉背井的多了,而舊日居田園長子孫之念漸變; 甚且家族主義,因之動搖,而父子、夫婦間的倫理,都要發生問題。新興的事 業多了,成功之機會亦多,而舊日樂天安命的觀念漸變。物質的發達甚了,則 享樂的欲望亦增,舊日受人稱賞的安貧樂道,或且為人所鄙夷。凡此種種,固 然是勢所必至。亦且人們能隨環境為轉移,不為舊習慣所囿,原是件好事。然 而舊時共信的標準,既已推翻 ;現代必須的條件,卻又未能成立 ;就不免有青 黃不接之感了。混亂、矛盾,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現象。我們的出路在哪裏呢?
要發展國家資本,總免不了利用外資的。所以孫中山先生,很早就訂定《實業計劃》。想利用列國的資本和技術,來開發中國。這不但有益於中國, 亦且有益於世界。苦於二十年來,列強則忙於爭城奪地,競事擴張軍備。中 國亦內戰不息,借入的外資,大部用諸不生產之地。到後來,就連借外債而 談不到了。而我國的經濟建設,亦就更無端緒。直到民國二十年,國民政府, 才設立了一個全國經濟委員會。國府要人,都被任為委員。所以其所計劃, 容易見諸實行。設立之初,即致電國際聯盟行政院,請其為技術上的合作。 國聯亦很為讚成。即派聯絡代表來華,並供給了許多技術人員。從全國經濟 委員會設立以來,努力於經濟的建設。對於複興農村、整治水利、改進交通 三端,尤其注意。現在和國聯,雖不過是技術上的合作,然進一步而謀利用 外資,亦非不可能的。資力雄厚,進步就自然更快了。
農村的建設,最重要的是經濟的流通。現在國民政府所努力指導農民的, 則是合作事業。從十七年合作運動委員會設立以來,各地方的合作事業,便 日有進展,尤其是江、浙兩省,農民銀行業已成立,而其放款,是以合作社 為限的,所以尤其興盛,截至二十二年止,注冊的已有二千七百餘了。勞工 團體的組織,亦是近年的事,民國十一年,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才開會於 廣州。其後第二、第三次大會,相繼舉行。工會的興盛,要算十六年為最。 十七年以後,又逐漸加以整理。《工會》、《工廠》、《工廠檢查》、《勞資爭議處理》 及《團體協約》諸法,亦已次第頒布。果能循序進行,自可達到平和革命的 目的,而免卻階級鬥爭的危險了。
現代的教育和學術
使社會變動的根本,到底是什麼?要問這句話,我們在現在隻得回答道 是文化。而教育和學術是文化變動的根源。所以這兩者和社會的關係是非常 密切的。
中國的新式教育,雖然導源清末,然既存有獎勵章程,則仍然未脫科舉 的意味。所以正式的新教育,實在要算從民國時代開始。民國的厘定學製, 事在元年七月間。先是,已把清代的獎勵章程停止。又通令 :凡學堂都改稱 學校。至是,將舊製的初等小學,改稱國民學校。其期限為四年,國民學校 以上為高等小學,其期限為三年。更上為中學,四年。大學分文、理、法、 商、工、醫六科。預科二年,本科三年,相當於高等小學的,有乙種實業學 校 ;相當於中學的,有甲種實業學校 ;期限均同。和高小及中學相當的補習 學校,則期限均為二年。師範較中學,多預科一年。和大學相當的高等師範, 期限為三年 ;專門學校為四年 ;均有預科一年。十一年,又將學製改革。把 教育分做三個階段。小學教育,初級四年,高級二年。中學教育,初級高級 各三年。師範、職業學校同。大學六年,專門學校四年,高師改為師範大學。 十一年的學製,得設單科大學。十八年,又改大學為文、理、法、教育、農、 工、商、醫各學院。醫科年限五年,餘均四年。有隻學院的,乃得稱大學, 否則稱獨立學院、專門學校,期限為二或三年。又增特別、幼稚、簡易各種 師範。特別師範,招收高級中學畢業生,期限一年。幼稚師範,收初級中學 畢業生,期限二年或三年。簡易師範,初級中學畢業生一年。高級小學畢業 生四年。私人不準設立師範學校。自大學以上為研究院,為研究學術的機關。 其期限無定。此外如民眾學校及各種補習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 講演所、體育場等,則均屬於社會教育的範圍。留學外國的,自清季即甚盛。 其時因路近費省,又文字較易學,往日本的最多。民國以來,則赴歐、美者漸眾。其中公私費的都有。因庚子賠款,美國首先退還,規定作為派遣學生 赴該國留學之用,所以赴美者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