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濟南城裏有位山東巡撫,叫做丁寶楨。如果你不知道他,總應該知道“宮保雞丁”這道名菜吧?沒錯,這個“宮保”指的就是他。這位巡撫給老百姓留下了很多記憶,愛吃雞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特別是他在任職期間誅殺了驕縱不法的大太監安德海,更是令人拍手稱快。直到現在,一說起這個故事,老百姓們還會豎起大拇指呢!
丁寶楨的剛烈嚴厲是出了名的。他常常半夜拿著竹鞭、小木棍巡查哨崗,一遇到瞌睡、犯懶的哨兵,就用鞭子或木棍敲他們的腦袋。可就是這樣一位嚴厲的山東一把手,卻有人沒把他放在眼裏,敢到他的地盤上橫行。
是誰這麼囂張呢?
原來,當時的慈禧太後身邊有位叫安德海的大太監。安德海辦事機敏,善於察言觀色,很會討慈禧太後歡心,是太後身邊得寵的大紅人。別看他隻是個六品太監,卻恃寵而驕,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以及一些朝中大臣都沒放在眼裏,更不用說各個地方官和老百姓了。他還經常搬弄是非,在慈禧太後麵前挑撥她和小皇帝的關係,同治皇帝恨他入骨,又礙於太後的寵愛,暫時不敢對他怎麼樣。
同治八年(1869),安德海以為同治皇帝置辦婚禮為借口,想趁機出宮遊玩斂財,慈禧同意了。有了慈禧撐腰,安德海的膽子更大了,他領著一幫隨從,乘坐太平船,前呼後擁地出了京城。一路上,一些趨炎附勢的地方官不僅不告發,反而爭先恐後前去巴結。安德海威風無限,趁機大肆搜刮,中飽私囊。
七月二日,安德海的船在山東德州靠了岸。他讓手下將三足烏(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居於太陽中,有三隻腳)小旗懸掛在船上,炫耀著他是奉了慈禧懿旨的“欽差大臣”,又另外吩咐懸掛了各色龍鳳彩旗,張燈結彩,好不氣派!引得百姓紛紛駐足觀看。消息很快傳到了德州知州趙新的耳朵裏。知州納了悶:欽差過境,怎麼沒有“明降諭旨”(清朝派遣大臣出京,軍機處要外發公文,沿途地方官員按禮迎送)呢?這大欽差是個什麼來頭?他不敢拖延,趕緊上報山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驕橫跋扈非常痛恨,聽說安德海過境山東作威作福的消息,立刻拍案而起:“我大清朝自古有祖訓,太監宦官不得擅自出京城,更沒有太監當欽差巡查地方的情況,簡直荒唐!”於是,他連夜寫了封密折痛陳安德海的不法行徑,命快馬送到同治皇帝手中。
同治皇帝接到密折,心想:終於有機會除掉安德海了!他毫不猶豫地命令軍機處下發手諭:不用審判,立即將安德海就地正法。原來,同治皇帝也怕夜長夢多,萬一被慈禧知道了,就殺不了安德海了。
接到密旨的丁寶楨立即派人將安德海捉了起來。這安德海也不是省油的燈,看到情勢不對,便立即派心腹回宮向慈禧太後求救了。
丁寶楨要殺安德海的消息讓左右的人大驚失色,紛紛勸他:“丁公雖不怕死,也要顧及子孫啊!”丁寶楨正色道:“替天行道,為民除害,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就在這時,慈禧太後的懿旨到了。丁寶楨決定前門接旨,後門處決。趁著接旨的當兒,將安德海拉到西門外斬首了。
“生米做成熟飯”,何況安德海的確違反了祖製,慈禧太後也無可奈何。
丁寶楨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震驚了朝野,同時也大快人心,百姓們紛紛讚揚他是鐵麵無私的“丁青天”。
【城市名片】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自然風光秀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更是久負盛名。濟南的曆史悠久,傳說舜帝就誕生和生活在濟南一帶,史前文化——龍山文化也發源於此地。濟南人傑地靈,千百年來誕生了墨子、秦瓊、李清照、辛棄疾等名人。
【博聞館】
天下第一泉
濟南的泉水極多,據說平均每秒就有四立方米的泉水湧出。其中,最有名氣的要數趵突泉了。趵突泉水分為三股,晝夜噴湧,有時候水能噴到數尺高。
趵突泉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有文獻記載了,當時稱為“濼”,還有人叫它“瀑布水”“三股水”。宋代的文學家曾鞏將其命名為“趵突泉”,“趵”的意思是跳躍,“突”是形容泉水往外湧的樣子,“趵突”聽起來又像泉水噴湧時“卜嘟”“卜嘟”的聲音,這個名字實在好極了。
趵突泉的水溫四季恒定,到了冬天更妙了。水麵上蒸騰起薄薄的煙霧,就像奇妙的人間仙境。
趵突泉的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用來沏茶再好不過了。傳說清代的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的時候,原本帶的是北京的玉泉水,到了濟南喝了趵突泉的水之後,大讚其妙,便改喝趵突泉的水了,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