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襄樊:鹿門隱高士(1 / 2)

襄樊的西南邊上,有一座神秘的鹿門山。山上有一座三高祠,分別供奉著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的塑像,這三人生活年代相差了幾百年,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關聯,人們為何把他們放進同一座祠裏呢?

原來,這座鹿門山,都是當年他們選擇隱居的地方。自古隱居的名士,往往都有一段段奇聞逸事。就算躲進深山老林中,世人還是會對他們的故事津津樂道。

第一個來到鹿門山隱居的名士便是龐德公。說起龐德公,也許你不大了解,可是說起他的學生之一——諸葛亮,卻是眾所周知。諸葛亮出仕之前隱居在隆中,心裏卻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後來,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山來。他的老師龐德公也是位胸藏天下、才華橫溢的隱士,可是卻鐵了心不做官,無論誰來請都不為所動。

荊州的長官劉表就曾派人來請了他好多次,可是,龐德公都不予理會,最後劉表不得不親自到鹿門山龐德公的家裏去請,那時龐德公正在門前的菜園子裏忙活,劉表就對他說:“先生,您認為是保全天下重要呢,還是保全自己重要呢?”

龐德公一邊忙著農活,一邊頭也不抬地說:“您聽說過有一種叫鴻鵠的鳥嗎?它們在高大的樹上築巢,為的是夜晚的時候有個棲身之地。還有烏龜和鱉,它們在深淵裏打洞,也是出於一樣的目的。人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停止,一言一行都是有目的的。就像鳥類築巢、烏龜打洞一樣,人也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人連自己都保全不了,那保全天下還有什麼意義呢?”

一席話說得劉表啞口無言,隻能怔怔地望著龐德公和他妻子。他的妻子穿著布衣,正在給菜地裏的小苗澆水,一雙手很粗糙。這時劉表又說:“您寧願忍受著又髒又臭的農活,也不願做官享受俸祿,這樣辛苦地在土裏刨食,能給妻子兒女留下什麼呢?”

龐德公直起了腰,一字一句地對劉表說:“世人都給後代留下危險,隻有我給後代留下安穩,這隻是東西不同而已,不能說我沒給子孫留下什麼吧?堯舜把天下都送給了別人,留給自己子孫的隻是幾畝地,丹朱(堯的兒子)、商均(舜的兒子)都是很愚笨的人,卻安穩地活到了老;大禹、商湯是很聰明的人,但卻把國家當成私有財產傳給了自己的子孫,結果一個的後代被流放,一個的後代被殺了頭(分別指夏末暴君桀、商末暴君紂),族人也受到牽連;周公旦做了君主,卻把他的兄弟殺了,如果他的兄弟居住在山林裏,天天吃著粗茶淡飯,怎麼會招來殺身之禍呢?人太貪心未必是好事啊!”

劉表無言以對,隻好歎息一聲,轉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