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被自己埋下的水雷重創,這並非由於水雷有什麼靈性,而是洋流埋下的禍根。在北大西洋存在著一個規模巨大的洋流係統,即北大西洋暖流。這股暖流將水雷從大西洋海域一直帶到北冰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洋科學還不夠發達,德軍沒有認識到全球的洋流運動規律,結果讓一次“聰明”的海上軍事行動,害人不成反害己。
這個事件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在發展海洋科學上不遺餘力,大力開拓第二生存空間,對洋流的研究也已達到了相當水平,並總結出了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等洋流係統,還準確勾畫出了全球洋流的分布規律,從而使這一科研成果為天氣預報、環境研究、航海、漁業、軍事等領域的研究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然界賦予的“救命恩人”
一提起台風,人們首先會想到它那非同尋常的破壞力,但是,這可怕的台風竟然曾經在戰爭中拯救過不少國家呢。
公元前480年,處於鼎盛時期的波斯帝國大舉入侵希臘,希臘人在陸地上節節敗退,丟掉了雅典等重要城市,最後退守到薩拉米斯島上,僅存有300多艘戰船的軍力。波斯王哪肯放過這種有利形勢,馬上命令600餘艘巨艦駛入薩拉米斯海峽,準備一舉消滅希臘艦隊。
不料,這天海上突然刮起台風,波斯戰船多為巨型帆船,被台風吹得東倒西歪,隊形大亂,甲板上的士兵也站立不穩,一個個叫喊著跌落水中。趁此機會,小巧敏捷的希臘海軍飛速撲來,插入波斯艦隊,利用大風和地形的優勢,對波斯艦隊發起了迅猛的攻擊。一場惡戰之後,希臘隻折損了40艘艦船,而波斯方麵卻被擊沉了200艘艦船,另外有50艘艦船被俘獲,創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場奇跡。
無獨有偶,公元13世紀,日本也曾借助台風避免了覆滅的危險。當時,蒙古帝國的統治者忽必烈一心想征服日本,派出了一支由90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東征日本,遭到日本武士的抵抗後,戰爭陷入僵持階段。由於天氣惡劣,忽必烈被迫下令撤退到朝鮮,可是他慣於在陸上行軍,對海洋氣候一無所知,途中就遇到一場台風以致全軍覆沒。能征善戰的忽必烈對此很不甘心,過了幾年,他再次集結兵力,率領了一支由4000多艘戰艦組成的超大規模艦隊出征日本。這一次,日本無力抵抗,形勢岌岌可危,誰知海上又刮起了猛烈的台風,忽必烈的戰船幾乎損失殆盡,最後隻剩下幾艘殘破的戰船倉皇逃走。這種結果是日本軍隊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他們都相信是已故天皇的神靈幫助他們鏟除了敵軍,所以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地,向台風磕頭不止,把台風稱作是“神風”。
台風與所謂的神明當然沒有什麼關係,隻是古代人們對台風的認識有限,不了解它的成因和出現的規律,才會把台風當成救命的“神風”。現在,隨著人們對台風研究的深入,人們已基本弄清了台風的形成過程:台風隻能在熱帶海洋上出現,因為隻有那裏才同時具備台風形成的兩個必要條件,即比較高的海洋溫度和充沛的水汽。在溫度較高的海域內,水汽因蒸發作用開始上升,外圍空氣又源源不絕地流入。再加上地球正在一刻也不間斷地轉動,流入的空氣就會在地球自轉帶動下,像車輪那樣旋轉起來。當空氣旋轉非常猛烈的時候,台風就形成了。
台風過境時,經常會伴隨著狂風、暴雨等強對流天氣,近地麵最大風速每秒可達17米以上。但在台風中心,氣壓卻很低,氣流垂直運動,天氣晴朗,風平浪靜,而在風眼附近則宛如另一個世界,狂風大作、大雨傾盆。
生死存亡之際的“神兵”
在戰爭中充分利用氣候條件對於傑出的軍事家來說是一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就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戰爭———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9月的一天,在德國臘斯登堡,希特勒麵對一眾親信,用一種充滿鼓動性的語調號召道:“現在已經到了戰爭的關鍵時刻,我們下一個攻擊的目標就是莫斯科,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戰役,讓我們齊心協力,把莫斯科這個該死的城市從地球上抹去!”話音未落,室內響起一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