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個評價果然名不虛傳。在我國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中就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借東風的故事,為人們心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形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駐紮在長江北岸。東吳周瑜在山頂上觀看完曹軍嚴整的軍容,覺得難以取勝,竟口吐鮮血,倒在地上。
諸葛亮聽說周瑜病倒,馬上想到周瑜是為何事苦惱。他來到周瑜帳中探望,並不急於說些安慰開解的話,而是在紙上寫下了十六個字遞給周瑜,說這就是治療周瑜心病的藥方。
周瑜將信將疑,接過一看,隻見這十六個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周瑜看後大喜,笑著說:“還是先生最了解我。”
於是,諸葛亮又與周瑜共同製訂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他們先讓名士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讓曹操把戰船連接在一起,又讓黃蓋詐降施展“苦肉計”,為火攻準備了充足的條件。
可就在這時,天不遂人願,一直刮著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著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周瑜又開始為這件事煩惱,病情反而更加重了。諸葛亮向他獻計說:“我曾經遇到一位高人,得他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現在隻要將軍能為我建一座七星壇,讓我做足法事,就可以借來三天東風,火攻敵營。”
周瑜驚訝極了,說道:“別說是三天,隻要一夜大風已足可成事。
你快快去施法吧。”
於是諸葛亮辭別了周瑜,來到南屏山上,建起祭壇,煞有介事地做起法來,幾天之後,卻並沒有像諸葛亮所說的那樣刮起東南風。周瑜沉不住氣,對手下說:“諸葛亮肯定是在吹牛,現在是隆冬時節,怎麼會刮東南風呢?”沒想到話音未落,營帳外的旗幟就被風吹得“嘩嘩”作響,周瑜出來一看,果然刮的是東南風,不免又驚又喜。
此時黃蓋早已準備好了20隻火船,滿載著蘆葦、幹柴,以及硫黃等引火物品,用青色油布遮蓋著,假意投降,在接近曹營的時候,卻點起了大火。曹軍毫無防備,亂成一團,又因為艦船彼此相連,很快就燒成一片。這場戰役最終以曹軍慘敗而告終。
諸葛亮說能“借”來東風,那是因為他懂得天文曆法和自然常識。諸葛亮長期生活在江漢之地,對長江一帶氣象變化規律掌握得非常透徹。赤壁地處江南,江南多暖冬,冬至後起東南風較為常見,故有“九裏不怕南風多,隻怕南風送九歌”的民間諺語,而且長江鄱陽湖一帶在冬天還會出現“小陽春”,此時由於長江與湖麵溫度不一樣,也會形成東南風。正因為這樣,諸葛亮才會信心百倍地聲稱自己能“借來”東風。
睡著了的水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是非常強大的一支隊伍,令人驚訝的是:戰爭期間,德軍和盟軍都曾采用過潛艇布雷的攻擊手段。但是,德軍方麵卻遇到了這樣一件怪事。
1943年,德軍為了切斷美、英盟軍向蘇聯運送軍火物資的北方“生命線”,便在盟軍必經的大西洋某條重要航線上廣布水雷,意在封鎖航道,以限製和重創盟軍船隊的行動。
讓德軍方麵失望的是,那些水雷好像全部睡著了一般,任憑盟軍船隊如何在水雷區暢行,也沒有引爆過一個水雷,對此,德軍感到十分納悶。由於這批水雷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製造技術,在靈敏度方麵並沒有很大的問題,於是德軍懷疑盟軍肯定是發明使用了什麼先進的掃雷裝置清除了這些水雷。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自己也將這批水雷忘得一幹二淨了。
第二年的冬天,一支執行海上截擊任務的德軍艦隊來到了北冰洋的一片海域,正在迎風疾馳,突然一聲聲悶雷般的爆炸聲從水下傳來,海麵上掀起了巨大的浪濤,幾艘德艦在劇烈的震顫中紛紛傾覆。一開始,德軍艦隊認為自己受到了盟軍潛艇的襲擊,慌忙掩護受傷艦隻撤退。可事後經空中偵察,他們才發現受炸艦隊並未受到敵艦攻擊,而是在無意中觸發了水雷。
這些肇事的水雷經過德軍仔細辨認,竟意外地發現水雷的型號恰和數月前布於北大西洋水域的水雷一致。這可讓德軍指揮官氣得暴跳如雷,但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這些水雷像有靈性似的,避開了盟軍,卻炸沉了自己的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