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讓人虛驚一場的隕石(2 / 3)

飛起來的地圖

地下學中的地圖,不論現在和將來仍然是軍隊組織指揮戰鬥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軍隊的迫切需要,地圖的麵貌也正在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

首先,我們過去經常看的和使用的,都是用線畫和符號表示地物地貌的地形圖,這種線畫地圖現在已經不能獨占鼇頭了。線畫地圖的優點是簡單明了,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即生產周期長,表示地形不詳盡,立體感差。隨著軍事需要和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又出現了另一種新型的地圖———影像地圖。這種圖保留了原來攝影時地物地貌的影像,所以,叫影像地圖。它是直接根據航空相片或衛星相片,用正射投影儀器自動或半自動地,快速生產出來的。這種地圖,不但保留了相片上的影像,而且還加繪有等高線,不但能清楚地辨認出地貌起伏形態,還能看到地物的形狀,甚至連高樓大廈的層次都能數出來。所以,影像地圖一問世,就因比線劃地圖使用方便而受到歡迎。但是影像地圖的比例尺不能太小,比例尺愈小,地物影像愈不清楚。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全息照相技術的發展,現在在地圖家族中,正孕育著另外一個新成員,這就是“全息地圖”。

“全息”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就是全部的信息。前麵已經說過,普通航空攝影是利用透鏡成像原理,在感光膠片上記錄反映被攝地形表麵光線強弱變化的平麵圖像,所以,從影像地圖上隻能看出地物地貌的表麵分布情況,而不能看出立體。全息照相,不單是記錄了被攝地物地貌的反射光波的強弱,而且還記錄了反射光波的相位,在感光膠片上疊加而產生一個相幹圖樣,所以能看出立體,能看出地麵物體在空間的相互分布關係。這個立體形象非常逼真,觀測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出地形的不同側影。

另外,用全息攝影的方法,還可以製成全息縮微地圖。

地圖的演變,由線畫地圖,影像地圖到全息地圖,是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地圖家族中,還有一個更年輕的成員,就是數字化地圖。這種地圖和我們平常看到的地圖比較起來,已經是麵目全非了。它既沒有線畫、圖形,也沒有影像,卻滿紙都是數字,成了一種沒有圖形的“地圖”,存貯在計算機磁帶和穿孔帶裏。這種地圖雖然沒有圖形,可是它的本領卻很大,不僅能自動轉變成有圖形的地圖,還能自動充當巡航導彈的向導!

1991年1月中東地區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美國軍隊在對伊拉克進行的第一輪打擊中,最先在世界上使用了巡航導彈。1月16日的夜間,106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從停在波斯灣海麵的美軍戰列艦、巡洋艦和航空母艦上飛向伊拉克的重要地方。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上空燈火通明,伊軍毫無察覺,導彈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地擊中一座一座大樓,巴格達的夜晚中爆炸聲一陣接著一陣。有位記者說,直到爆炸後10分鍾,才聽到防空武器的槍炮聲,伊軍還以為是飛機來襲。美軍分明是在打一場看不見人影的遙控戰!巡航導彈已證明是遙控戰爭中非常有效的武器。巡航導彈,很像一架有翼的無人駕駛飛機。當它從飛機、艦艇或基地飛出來以後,能貼近敵方的地麵靜悄悄地飛行,能按預定的路線,在山穀河灘之間轉彎抹角地接近敵方目標,不讓敵人發現它。

每一枚此類導彈攜帶的是一顆450公斤的常規彈頭,可以摧毀一座鋼筋水泥的高層建築。三種不同的飛行控製係統使巡航導彈能在約1000公裏以外飛向目標。當巡航導彈飛抵陸地上空時,地形輪廓匹配雷達係統便執行導航任務,將飛越的山丘和峽穀的不斷變化的地形同事先存入計算機的巡航路線的地形數據進行比較。這種導彈飛行時能擦著樹梢作蛇行運動。在最後的飛行階段,則由所謂的數字圖像識別係統控製。這種係統由攝像機和計算機組成,在最後幾分鍾的飛行中將飛經地區的情景同事先存入計算機的目標地區的圖像數據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