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啞巴電波的轉變(2 / 3)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魔鬼妄圖穿石壁去人間作惡,它那猙獰可怕的麵孔剛一從石壁上露出,恰好映照在石城下的江水裏。魔鬼看到自己的醜惡嘴臉,欲出不敢,想退無路,隻好把一張醜陋無比的鬼臉留在了石壁上。石頭城也因此有了個綽號———鬼臉城。據說後來曹操親率大軍,準備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偷襲東吳。當大軍戰船行駛在江麵上時,官兵們突然發現江麵上現出了一張猙獰的厲鬼麵孔。大家嚇得驚叫起來,都說是“鬼臉城”的魔鬼正在據守城門。就這樣,魏國大軍鬥誌全無,還沒作戰就慌忙撤退,從此再也不敢貿然進犯“鬼臉城”了。

不過這鬼臉雖醜,卻給石頭城增添了許多魅力,連許多外國元首和軍事家都點名要參觀這天然雕塑———鬼臉。鬼臉也成為地質工作者和愛好者實地考察岩石變遷的生動教具。

石頭城上的“鬼臉”,當然不是魔鬼怪物所為,也不是人工藝術雕塑,而是大自然的傑作。

組成石頭山的岩層,是砂岩、礫岩、粉砂岩、泥岩交互成層,這些不同性質的岩石抵抗風化作用的能力也不同,存在著風化差異。其中粉砂岩、砂岩和泥岩抗風化能力較弱,而礫岩抗風化能力則較強,在長期風化作用的破壞下,粉砂岩、砂岩、泥岩受風蝕,漸漸凹陷,堅硬的礫岩便凸出來。“鬼臉”恰巧是一塊高約5米、寬約2米的礫岩,處在石壁凸出部位。經風化及流水衝刷,礫石剝落,坑坑窪窪,大小不等,縱橫不一。陷下的凹坑,酷似嘴和眼;突出的部位,像鼻和眉,錯落配置,最後就組成了一個五官齊全而又醜陋無比的鬼臉形象。

是誰留下的“腳印”

現在的南京城一帶的岩石上,有許多稀奇古怪的“腳印”,它們不僅曆史悠久,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長大”。人們對此困惑不已,於是又生出許許多多的傳說來。

比如南京附近浦鎮點將台上的“腳印”,相傳是漢朝大將軍韓信在此點將留下的,所以叫“韓信腳印”。江寧縣小丹陽北麵,據說七仙女曾光顧此處,留下了“七仙女腳印”。最有名的是南京北挹江門外繡球公園內繡球山的一塊岩石上的“娘娘腳印”。

這可是個大得驚人的“腳印”,長84厘米,寬30厘米。傳說這個大腳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娘娘留下的。馬娘娘本是一個農家少女,因為要幹農活,所以一直沒有纏足,長成了一雙大腳,在當時受到很多人的嫌棄。可是朱元璋卻喜歡上了馬娘娘的淳樸、善良,他們成婚後,一直非常恩愛。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定都南京後,有一次出巡外地數月未歸,馬娘娘心中惦掛,便經常到繡球山上望、候駕。一天,馬娘娘忽然看見江中龍舟駛近,不禁大喜,高興得一跺腳,便跺出了這個“大腳印”。

腳印當然不是什麼神仙鬼怪所為,更不可能由馬娘娘一腳跺出來。經科學分析,有“腳印”的岩石叫“礫岩”。岩石中一個個礫石都被含鈣質成分的膠結物膠結在一起。當水滲入岩石裂隙後,溶解了岩石中的鈣質成分。天長日久,局部礫石脫落,便形成了這一個個像“腳印”似的凹坑。坑邊緣的礫石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脫落,凹坑隨之擴大,腳印也就不斷“長”大了。

磅礴奔騰的石浪

大江河掀起滾滾巨浪,汪洋大海掀起滔滔波瀾,但是你聽說過磅礴奔騰的石浪嗎?在我國海南省化江中遊就有一處以石頭作“浪”的石流灣。

石流灣江麵寬闊,河床極淺。裸露於江底的岩石,如同大海的層層波濤,翻卷疊進,綿延數裏。沿江遠眺,猶如萬虎嘯天,千龍浮海,大有濁浪排空之勢,這氣勢宏大的磅礴石浪,構成一處壯麗無比的自然景觀,引得無數遊客驚歎不已。

關於這石流灣,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海南崖州一帶忽遭大旱,這裏的黎族百姓無水灌田,眼睜睜看著一片片稻田幹涸,禾苗枯萎,百姓們憂心如焚。後來,黎族先主決定請山神趕石攔江,引昌化江之水倒流崖州,以解旱情。山神雖然允諾了,但卻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在黎明雞叫之前將水堵住。接著,山神便施展法術,將一塊塊石頭趕往此地。誰知堵江時誤了時間,江水還未截住,雞就啼叫起來。山神無奈,隻得離開人間,趕來的石頭便化成滾滾石流留在了石流灣。

昌化江的石浪當然不是山神所為,其實它是些“生根”的花崗岩石。岩體暴露地表後,昌化江水在石間穿流,不斷衝刷河床。而岩石的葉理(即岩石的紋理和裂隙)方向最容易被水淘蝕,年複一年,就“雕刻”成了波瀾壯闊的石頭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