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考察中,科學家們多次乘坐深海潛水器潛入海底,采集了很多水樣,並拍攝了大量海底照片。他們發現強大的暗流已經在海底衝刷出許多溝壑,表明這一地區的海底海水擾動異常劇烈,而且海水的渾濁程度也在隨時間、地點發生變化,這一切都證實了海底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寧靜。有一天,科學家們還觀察到有一個地點的海水非常渾濁,甚至達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可大約一個星期後,海水又變得清澈起來。科學家們估計這一切都是由於猛烈的海底“風暴”造成的,是它將海底沉積物刮起,才使海水變得異常混濁。
海底風暴的形成與海水和大氣運動有關。當海麵上空發生持續數日的大氣風暴時,風暴會攪動大麵積的海水連續不斷地作旋渦狀運動,產生強大的能量,這股能量被傳遞到海底,就會引起深海水流流速猛增,可從002米/秒增加到3米/秒,於是海底風暴就產生了。這種海底風暴在某些海域一年要發生5~10次。
當海底風暴襲來時,海底下就會發生類似陸上沙漠風暴的景觀。海底風暴呼嘯而過,將海底各種動物、植物、礁石掩埋在沉積層下,而人類在海底鋪設的電纜、放置的測量儀器等也會遭到嚴重破壞。最猛烈的海底風暴,破壞力相當於每小時160公裏的風暴,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注意研究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以預防海底風暴造成的破壞。
瞬息萬變的巨石
經科學家統計,世界上最大的岩石是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巨石,這塊岩石長約9千米,高度超過300米,矗立在漫漫黃沙之中,顯得特別壯觀。不但如此,這塊巨石還充滿著神秘色彩,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往參觀。
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裏斯蒂·高斯的測量員發現了這塊巨石。當時威廉為了完成測繪任務,打算橫跨這片荒漠。但由於不熟悉地形,他迷失了方向。他在荒漠上努力尋找出路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矗立著一塊仿佛與天等高的石山。起初他還以為是自己太累了,以至於產生了幻覺,但很快他就發現這塊岩石是真實存在的。當他看清這塊岩石的全貌後,不由得萬分驚歎。
由於威廉來自南澳洲,所以他就用當時南澳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為這座石山命名,把它叫做艾爾斯巨石。
威廉通過觀察發現,這座石山的奇妙之處不僅在於它的碩大無比,還在於它那瞬息萬變的美妙景觀。每天,當陽光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到巨石上時,它都會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顏色。當初升的太陽將陽光斜斜灑在巨石上時,巨石的外表就會變成迷人的淺紅色,好像一個嬌羞可人的姑娘露出了靦腆的笑顏;到了中午,當陽光直射巨石的時候,巨石又會變成一片橙紅色,顯得無比豔麗;夕陽西下時,巨石的顏色會更加奪目,在蔚藍的天空下猶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至夜幕降臨時,巨石便會恢複黃褐色的本來麵目,悄悄隱匿於沙漠之中。
艾爾斯巨石的外觀還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下雨時,艾爾斯巨石氣象萬千,飛沙走石、暴雨狂飆的景象甚為壯觀;待到風過雨停,巨石又被迷蒙的水汽包圍,好似一位披著銀色麵紗的少女。
不僅如此,近觀巨石還會有許多令人驚喜的發現。在巨石表麵有無數條整齊的縱溝橫紋和大小不一形狀奇特的凹凸處,看上去像是渾然天成的雕刻作品,有的像雄壯的獅身,有的像凸起高大的駝峰,有的像連綿起伏的山巒,有的像巨大的瀑布群,無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威廉被艾爾斯巨石的壯美吸引得如癡如醉,當他走出這片荒漠之後,就把巨石的聲名傳遍了全世界。後來,這裏就成了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澳大利亞旅遊局為了招徠遊客,讓旅遊者能欣賞到從清晨日出到中午陽光直射,直到夕陽西下時艾爾斯巨石顏色變幻的奇景,他們還在艾爾斯巨石附近寸草不生的山穀之中,花巨資鋪上了人造草坪,建起了簡易旅館。遊客不僅可以在此盡賞巨石的無限風情,也可以體驗當地澳大利亞土著人別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難怪能夠引得世界各地好奇的旅遊者紛至遝來,流連忘返了。
艾爾斯巨石的形成曆經億萬年時光。最初,巨石所在的地區並不是一片沙漠,而是一塊海底盆地。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盆地向上推擠形成大片岩石,大約到了3億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麵。此後,長年累月的風化作用把巨石周圍的大片砂岩化為沙礫,隻有這塊巨石因為質地足夠堅硬才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不過,強大的風化作用還是在巨石上留下了很多的溝槽和淺坑。這就是艾爾斯巨石形成的過程。
至於艾爾斯巨石變色的緣由,科學家認為也許與它的構成成分有關。艾爾斯巨石實際上是一種岩性堅硬、結構致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麵的氧化物在一天陽光不同角度照射下,就會不斷地改變顏色。
令人悲痛欲絕的災難
非洲中部的喀麥隆高原,是一個風景美麗、自然資源富饒的好地方,令人震驚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個好地方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不祥之地。
這場災難發生在1986年8月21日夜間,當時,在尼奧斯湖畔一個名叫加姆尼奧的小村莊裏,人們正在甜美的夢鄉中沉睡,突然一聲巨響劃破了長空。被驚醒的人們正準備出門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沒走幾步就感到一陣窒息,接著便倒在地上。
第二天清晨,幾個幸存者搖搖晃晃地站起來,卻驚恐地發現原本清澈的尼奧斯湖竟然變成了一片令人觸目驚心的血紅色,草叢裏到處躺著死去的牲畜和野獸。本來熱熱鬧鬧的小村子此時也變得寂靜無聲,幸存者急忙衝進屋裏探個究竟,卻隻見到一幕幕淒慘的景象,隻見那些前一天還在正常勞動、有說有笑的人們此刻都變成了一具具僵硬的屍體。
幸存者們悲痛欲絕。這時,附近幾個村落的人們聞訊前來救援,幸存者便將整個慘案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向他們描述了一番。
原來伴隨著昨晚巨響的,還有一股幽靈般的圓柱形蒸汽,它從湖中噴出,在湖水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後來,這股蒸汽夾著使人窒息的惡臭被一陣大風推向山穀中的小鎮、村莊,奪去了近2000人的性命,由於加姆尼奧村靠尼奧斯湖最近,受災也最為嚴重。
全村650名居民中,僅有6人幸存。
這個慘痛的災難讓全世界為之震驚,喀麥隆總統比亞宣布8月30日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這次災禍中的遇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