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早逝的福音——包產到戶的出現與夭折(3)(2 / 3)

“大概是第二天,毛澤東召集會議……毛終於說話了,批評田家英回到北京不修改‘六十條’,卻搞什麼包產到戶、分田單幹。(大意)毛指定陳伯達為中央起草關於鞏固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的決定。”

1962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原定議題是討論農業、財貿等方麵的工作,包括包產到戶問題在內。但是,會議一開始,毛澤東就提出階級、形勢、矛盾的問題,要求大家討論。於是,這個題目就成了北戴河會議和9月在北京召開的八屆十中全會的主要議題。這樣本來是討論經濟工作的會議,立刻變成了討論階級鬥爭的會議。

在北戴河會議和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多次講話,聯係對赫魯曉夫的觀點的批評,嚴重地提出中國國內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問題,並批評了彭德懷和鄧子恢。

毛澤東認為,被推翻的剝削階級還存在,甚至企圖複辟,南斯拉夫“變修”就是一個實例。因此,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

關於形勢和包產到戶,毛澤東認為現在存在“黑暗風”和“單幹風”。他說:現在有一部分農民鬧單幹,究竟有百分之幾十?有的說20%,安徽更多。就全國來講,這時期比較突出。究竟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農業合作化要不要?“包產到戶”還是集體化?現在就有單幹之風,越到上層越大。鬧單幹的是富裕階層,中農階層,地富殘餘,資產階級爭奪小資產階級搞單幹。如果無產階級不注意領導,不做工作,就無法鞏固集體經濟,就可能搞資本主義。他還說:要有分析,不要講一片光明,也不能講一片黑暗,或者大部分黑暗,1960年以來,不講一片光明了,隻講一片黑暗,或者大部分黑暗。思想混亂,於是提出任務:單幹,全部或者大部單幹。據說隻有這樣才能增產,否則農業就沒有辦法,包產40%到戶,單幹、集體兩下競賽,這實質上叫大部分單幹。單幹勢必引起兩極分化,兩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他描繪了一幅階級分化的景象:“一方麵是貪汙多占、放高利貸、買地、討小老婆,其中包括共產黨員、共產黨的支部書記;一方麵是破產,其中有四屬(軍、工、烈、幹屬)戶、五保戶。”毛澤東尖銳地提出:赫魯曉夫還不敢公開解散集體農莊呢?他強調,這幾年的一些做法,打擊集體,有利單幹,這次無論如何得解決這個問題。

毛澤東隻在小範圍裏兩次點名批評過田家英。其中一次比較嚴重,劉少奇出來說了幾句話,說黨內有什麼意見都可以提,緩衝了一下。田家英向毛澤東提包產到戶的建議,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從組織原則上,都是無可非議的。但這個合理化建議,非但沒有被毛澤東采納,反而造成了他們之間的政治裂痕,而且是一次更大的裂痕。從此,田家英逐漸失去了毛澤東的信任。

毛澤東批評鄧子恢等人支持包產到戶,是代表富裕中農要求單幹,甚至是站在地主富農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反對社會主義。他說:有些同誌一有風吹草動,就發生動搖,那是對社會主義革命沒有精神準備,或者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馬列主義,一有風就頂不住。大家都分析一下原因。這是無產階級和富裕農民之間的矛盾,地主、富農不好講話,富裕農民就不然,他們敢出來講話。上層影響要估計到。有的地委、省委書記(如曾希聖),就要代表富裕農民。要花幾年工夫,對幹部進行教育,把幹部輪訓搞好,辦高級黨校,中級黨校,不然搞一輩子革命,卻搞了資本主義,搞了修正主義,這怎麼行?他批評鄧子恢說:你這次搞包產到戶,馬克思主義又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