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跨亞、非兩洲的今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曾經是世界著名的文明發祥地之一。但是,古老的埃及文明在曆經風雨之後,卻屢屢受到波斯、希臘和羅馬的衝擊。隨著法老政治體製的不斷蛻變,幾千年間確立的文化傳統也被不斷改造以致中斷。

曾經是埃及的驕傲的象形文字在希臘文字的進攻下,漸漸發生變異。當阿拉伯文化到來時,這一古老的文字徹底絕跡,以致此後竟然無人能夠釋讀。古埃及的多神信仰在羅馬皇帝的高度專政下,也喪失了生命力,留給後人的隻有神殿中一堆堆沉寂的石頭。植根於象形文字和多神教的古埃及文學、繪畫、雕刻也隨之成為絕學。

但是古埃及文明的生命力是永恒的,象形文字雖然已經喪失,但是它的類似字母的24個單音符號,卻對腓尼基人創造字母產生了巨大影響,而腓尼基字母又是東西方多種字母的源泉。古希臘的泰利斯等人懷著對古埃及文明的強烈求知願望來到埃及,通過他們的介紹,古埃及文明被大量輸入希臘,並在那裏得到發展。古埃及人創造的許多神話傳說和神的形象,也在希臘羅馬統治時期進入地中海沿岸及歐洲內陸,影響了各地的神話的內涵……

古埃及文明作為一個綿延不斷的係統雖已不複存在,但就古埃及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而言,它又是永恒的,是“失落”中的不失落,是“中斷”中的連續。

古埃及有句諺語:“喝過尼羅河水的人,不管離埃及有多遠,都會再次回到埃及。”實際上不僅僅是到過埃及的人無法忘懷這個神奇的國度,每一個尋找人類文化根源的人也都會把目光投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