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緒論(3 / 3)

安全生產法規健全,安全生產法規落實到位,安全生產標準執行達標,這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條件。

第三,安全責任心是安全生產的靈魂,是安全生產“五要素”的第三個要素。安全生產責任製是安全生產製度體係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製度。安全責任的實質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在安全生產責任體係中,其一,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安全生產責任製的核心就是要明確經營者的責任。強調法人代表、企業“一把手”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職責,要製定和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方針和製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治理安全生產重大隱患,保障安全生產,製定企業的安全生產發展規劃和保證新項目的安全生產“三同時”。其二,各級政府是安全生產監督主體,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出資人機構的監管責任,因此,各級政府有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責任。其三,各級專業性的安全生產監督、監察部門,承擔著科學界定的安全生產監督職能,這就要求安全生產監督、監察人員,要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因此,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監察)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的監管責任。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係,不僅要強化行政責任問責製,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行政責任追究製度,還要依法追究安全事故罪的刑事責任,並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強化和提高民事責任或經濟責任的追究製度。

政府領導有了責任心,就能夠科學處理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係,使地區社會發展與安全生產協調共進;經營者有了責任心,就能夠保證安全投入,落實安全措施,有了安全措施,事故預防和安全生產的目標就能夠實現;員工有了責任心,就能夠遵章守紀,執行安全作業程序,有了安全行為,事故就不會發生,生命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建立安全生產責任製,科學進行安全生產監督,是實現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有效法寶。

第四,“科技興安”是現代工業化生產的要求,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最基本的出路。安全是企業管理、科技進步的綜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撐,實現科技興安是每個決策者和企業家應有的認識。企業要采用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推行現代化的安全技術,選用高標準的安全裝備,追求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化,同時,還要積極組織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自覺引進國際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國家要積極支持安全生產科學理論研究,發展安全科學技術,組織重大安全技術攻關,研究製定行業安全生產技術標準、規範,積極開展國際安全技術交流,努力提高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水平。安全生產法規健全,安全生產法規能夠落實到位,安全生產標準執行達標,這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條件。每一個企業家和全社會都要建立“依靠安全科技進步,提高安全事故防範能力”的觀念。

安全科技水平決定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隻有充分依靠安全科技的技術手段,生產過程的安全才有根本的保障。

安全科技是最關鍵、最基本的安全生產保障手段,應用現代的安全技術措施是提高安全生產保障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安全科技是安全生產“五要素”的第四個要素。

第五,安全也是生產力。安全能創造效益:一是避免了事故損失,即“減負為正、負負得正”;二是通過提高員工素質、提升設備功能、與生產經營管理協調一致,實現生產效率的穩定和提高,創造直接的價值。

安全生產的實現要以投入為保障。對有的生產經營單位,由於設備老化、安全設施缺失,造成了安全隱患,隱患不除,永無寧日。因此,社會和企業要解決曆史的遺留問題,消除安全隱患,這就需要資金來落實安全投入;對於生產技術較好的企業,要認識到我國目前安全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要不斷提升事故的預防能力,這就需要不斷改善安全措施,增加安全投入。

我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產投入機製,但企業是安全投資的主體,要按規定從成本中列支安全生產專項基金,加強財務審計,確保專款專用。國家和地方要支持困難企業的安全設施和技術改造,困難行業和企業要有治理安全隱患的政策措施,並嚴格依法執行。

站在企業安全生產的角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除了是社會責任,是對員工權益的義務,同時也是企業生產的保障,對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發揮生產力的作用。在加入WTO新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還意味著市場準入資格、無形資產、貸款資信、市場競爭力、商業機會等商譽作用。因此,安全生產的投入不但不是負擔和無意義的成本,反而是高回報的、綜合效益最好的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