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造紙廠工傷及職業病預防(3 / 3)

5.緩解措施

對生產和操作緩解的措施主要有: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修和安全防範;生產和使用危險化學物質的設備和過程實行密閉化、自動化;潛在事故樹立醒目標識,配備自動報警係統,生產設備和安全防護裝置及個人防護用品定期檢修;定期對急救設備和防毒麵具進行維修和有效性檢驗;定期進行環境檢測,消除事故的隱患。

(二)職業病預防

我國目前工傷死亡和塵肺發病率為世界之首。全國有50多萬個廠礦不同程度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實際接觸粉塵、毒物和噪聲等職業危害的職工有250萬人。每年新增塵肺病人8000例左右,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國際勞工組織1964年121號《工傷事故津貼公約》要求:“每個成員國必須製定工業安全與職業病預防條例。”要求實施工傷保險的國家,必須實行工傷預防的措施。我國勞動部發布的工傷保險辦法要求:工傷保險要與事故預防、職業病防治相結合。企業和職工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守勞動安全衛生法規製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應配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督促企業貫徹落實國家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和標準,采取宣傳、教育、檢查和獎懲等措施,並支持工傷預防和科學研究工作,促進企業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安全生產的管理。

如何做好職業病預防,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對職業衛生工作的認識。勞動者依法享有獲得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國家應保障其權益不受侵害。各級人民政府應將職業病預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用人單位要認真貫徹執行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的法規、標準。製定規劃有計劃地改善職工的生產工作環境和條件,限製並逐步淘汰職業危害的生產工藝和技術。重視研製開發推廣有利於保護和增進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

(2)工作場所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對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必須進行職業危害評價,提出職業危害預防與治理措施。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正式運行、使用。

(3)生產或者進口化學品,含放射性物質等具有職業危害因素的原料和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設備,必須在專門的安全使用說明書載明產品特性,可能產生的危害,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衛生防護和應急措施等。產品包裝應當有警示標誌和警示說明。新原材料應當附有由取得相應資格的技術機構出具的毒性鑒定報告書。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必須有配套的防護設備或防護措施,並應有警示標誌。職業衛生防護設備和個人衛生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4)國家對存在放射性、高毒及致畸、致癌、致突變化學品等特殊職業危害工作場所實行特殊管理。禁止將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轉移給沒有衛生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

(5)用人單位必須建立職業危害檔案和職業衛生管理製度,製定職業衛生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對從事可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建立健康監護製度,記錄其職業病接觸史和職業性健康檢查結果。同時上崗前必須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調離接觸職業危害作業崗位的勞動者進行離崗職業性健康檢查。

(6)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教育製度。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職業衛生培訓、健康教育,普及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和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衛生法律、規章製度、操作規程和正確使用職業衛生防護設備進行個人衛生防護。

四、職業型眼病

眼睛是直接暴露於身體外麵的重要器官。生產環境中許多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通過直接接觸或被機體吸收可造成眼睛及身體其他係統的急性或慢性損害。職業性眼病是一種多發的職業病。在工礦企業中產品的種類繁多、工藝複雜,生產過程中可產生多種對視覺器官有危害的因素。如高溫作業的強輻射線;鑄造、砂輪、電瓷生成中的粉塵;化學工業中的鉛、苯等中毒;物料搬運等均可引起職業性眼病。職業性眼病主要有以下5種。

(一)化學性眼灼傷

1.接觸物質類別

在造紙工業中常接觸到的工業化學物質有鹽酸、硫酸、硝酸等酸類,氫氧化銨、碳酸鈉、碳酸鉀、硝酸鈉、鋁酸鈉、碳酸鈣、草酸鈣、堿性溶渣等堿類,硫化氫、氯氣、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煤油、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這些物質均可能引起眼灼傷疾病。

2.臨床表現

(1)化學性結膜、角膜炎主要表現有明顯的眼部刺激症狀,如眼痛、灼熱感或異物感、流淚、眼瞼痙攣等。眼部檢查有結膜充血、角膜上皮損傷,用熒光素染色可見散在的或較密集的點狀上皮脫落。視力一般不受影響,也可有視物模糊。

(2)眼瞼灼傷一眼或雙眼瞼緣皮膚充血、水腫、起水泡,瞼肌、瞼板灼傷者常遺留瘢痕性瞼外翻、瞼裂閉合不全等並發症。

(3)眼球灼傷輕者表現為結膜、角膜水腫、出血、角膜渾濁。重者角膜緣缺血,角膜緣及其附近血管廣泛血栓形成,角膜潰瘍、穿孔,鞏膜壞死,引起一係列內眼並發症,後果嚴重,視力常受到嚴重影響以致完全失明。

3.處理

(1)立即脫離事故現場。

(2)衝洗。

化學灼傷的急救必須分秒必爭,以最快速度衝洗盡化學物質。現場衝洗比什麼都重要,原則上應立即就地用大量清水衝洗眼部,直至結膜囊內化學物質清除為止,有條件的可用消毒生理鹽水、蒸餾水或中和液。衝洗時應拉開上下眼瞼,擺動頭部,以利於清除結膜囊內存留的化學物質。衝洗越徹底越好,至少衝洗10~15min。

(3)預防感染,加速創麵愈合,防治瞼球粘連和其他並發症,嚴重眼瞼畸形者可施行成形術。

(4)散瞳,以防止虹膜粘連。

4.預防措施

(1)生產設備密閉化,防止“跑、冒、滴、漏”,加強設備的維護與檢修。

(2)保持工作場所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如通風、防塵毒設備的正常運轉。

(3)嚴格按規章製度操作。

(4)上崗作業人員要堅持穿戴個人防護設備,如防護麵罩、防護眼鏡、防護服、防護手套等。

(5)作業場所應有衝淋設備,當化學物質濺入眼內時,應立即衝洗。

(6)當作業場所出現大量化學物質泄漏時,應迅速脫離現場。

(二)電光性眼炎

電光性眼炎是由於眼部受到紫外線的照射或輻射而引起的眼結膜、角膜上皮的損害,故又稱紫外線輻射性角膜結膜炎。

1.接觸或暴露機會

在造紙廠,使用高溫熱源的工作,如電焊、氣焊、氧化物切割金屬及使用電弧煉鋼等,各種焊接輔助工或焊接時旁觀者,及在發電廠使用高壓電電流、有強烈電火花發生的工作,均有可能引起電光眼炎。

2.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6~8h,最短者0.5h,最長不超過24h。早期表現有輕度眼部不適,如眼幹、眼脹、異物感及灼熱感等,眼部檢查見瞼裂部球結膜輕度充血,角膜上皮輕度水腫,但熒光素染色陰性。以上表現進一步加重,並出現劇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眼部檢查有角膜上皮脫落,熒光素染色陽性,放大鏡或裂隙燈下觀察呈細點狀染色或有相互融合的片狀染色等典型表現。以瞼裂部最重。並可見到上下眼瞼及相鄰麵部皮膚潮紅。結膜充血或伴有球結膜水腫。

3.處理措施

(1)暫時脫離紫外線作業。

(2)局部滴地卡因眼藥水或眼膏止痛,但不可使用過多,以免抑製角膜上皮生長。

(3)預防感染,給予抗菌素眼藥水或眼膏。

(4)避免強光刺激,局部冷敷。

4.預防

電焊作業者須戴電焊工防護麵罩,不可先點火後戴鏡,不可從麵罩側視或掀開麵罩點火,電焊作業輔助工也應戴防護眼鏡,在有其他工作人員的場所或路旁電焊作業,須有防護屏,電焊場所應通風,不可在密閉處電焊,電焊操作者應在上風向作業電焊。以防煙霧刺激或中毒發生。

五、造紙廠木塵等引起的疾病

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所引起的以肺組織纖維化改變為主的疾病,稱為塵肺病。我國現行職業病名單中,列入了13種塵肺。另外有些粉塵,如錫、鋇、鐵等粉塵,雖然吸入後可沉積於肺組織中,呈現一般異物反應,繼發輕度的肺間質網織纖維增生,但肺泡結構保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較小,經過治療或脫離該作業後,病變可逐漸減輕,X線陰影可以消失。這類肺部病變一般稱為粉塵沉著症,目前未列入塵肺範圍。

職業性哮喘為變態反應的一種,屬於外援性哮喘。近年來,隨著化學物質的增多及哮喘診斷技術的提高,職業性哮喘的發病和就診人數逐年上升。職業性哮喘可能為職業性肺部疾患中重要的病種。

職業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又稱職業性過敏性肺泡炎,是許多不同致敏物質引起的一種具有共同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特征的疾病。有機粉塵是主要的致病源,尤其是接觸發黴植物塵、動物羽毛及排泄物的工人更易罹患,一些化學物質也能致疾。塵肺是目前我國危害最大的一類職業病,應當引起造紙行業的重視。

在造紙生產中由木塵引起的慢性疾病有:①木塵肺病;②木塵癌症。木塵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防止吸入木塵,清洗沾染木塵,實行生產機械密閉化,濕式作業,保持通風,戴防塵口罩,穿防塵工作服,下工後淋浴身體。

六、造紙廠噪聲引起的疾病

噪聲是造紙行業最常見的、損害作業工人健康較嚴重的一種職業危害因素,除引起聽覺係統損傷外,還對心血管與神經係統等產生不良影響。

加強聽力保護措施,降低工人實際接觸噪聲強度,預防噪聲性聽力損傷的發生,在噪聲控製措施未達到國家標準時應給工人提供護耳器。目前使用的耳塞在佩戴時有不適感,工人難以接受,因此研製輕便、舒適、佩戴方便的防噪聲耳塞,將能有效地防治噪聲性耳聾的發生。對有明顯聽力下降者應及早調離作業並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盡量減少噪聲性耳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