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對它凝視良久,最後聳聳肩說:“真想不到,它竟是如此高不可攀!”
一件舊大衣愛因斯坦從不擺世界名人的架子。他吃東西非常隨便,外出時常坐二、三等車,推導和演算公式常利用來信信紙的背麵,並且,他還經常穿著涼鞋和運動衣登上大學講壇,或出入上流社會的交際場合。
他初到紐約時,身穿一件破舊的大衣。一位熟人勸他換件新的。他坦然地說:“這又何必呢?在紐約,反正沒有一個人認識我。”
過了幾年之後,這位熟人又遇到了愛因斯坦,發現他身上還是穿了那件舊大衣,便又勸他換件好的。誰知愛因斯坦卻說:“這又何必呢?在紐約,反正大家都認識我。”
付過賬以後著名的法國幽默作家特林斯坦·貝爾納有一天去飯館吃飯,他對廚師很不滿意。
“把你們主人叫來。”付過賬後,貝爾納對侍者說。
飯館經理來後,貝爾納告訴他:“請擁抱我。”
“什麼?”
“請擁抱我!”
“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先生。”
“永別啦!您以後再也見不到我了。”
花園的小門大發明家愛迪生家花園的小門開起來很費力。
一位來作客的朋友對愛迪生說:“像你這樣的天才,完全可以設計一個新穎省力的門嘛!”
“難道這門不很新穎嗎?”發明家反駁說:“這扇門同我家自來水管的壓水機是連在一起的。每個進門的人,都會給儲水槽裏打進二十升水。”
就希望誤會啟功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有名的學者,又是著名的書法家。由於天天下停地被求字、求文、求教、求事、求赴會的人所擾,他忽然覺得自己好比動物園的“大熊貓”,因此就在門口貼了張字條:“大熊貓病了,謝絕參觀。”
但世上熱心人和有閑人太多,他家還是門庭若市,打擾者仍下斷。於是,他又貼了一幅字條:“啟功冬眠,禁止敲門:如有違犯,罰款二元。”下麵還掛了個“罰款袋”。
對於這個“嚴重警告”,許多人並不在乎,啟功的門口“違禁”者不見減少,而“罰款袋”內卻空空如也。
無奈何,啟功又在門口貼上八個字:“啟功遺體,告別去了。”
朋友向啟功建議,“啟功遺體”四字最好加上引號,以免誤會。
啟功答日:“我就希望誤會。”
雨果的頭發法國文豪雨果廢寢忘食地在趕寫一部作品,可是來訪者卻不斷幹擾,有的請他演講,有的請他赴宴,鬧得他煩惱透了。
怎麼辦?雨果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拿起剪刀,嚓嚓嚓,把自己半邊的頭發和胡須統統剪去,弄成一個十分難看的怪模樣。
“篤篤篤!”有人敲門進來,“雨果先生,請您去參加……”
“抱歉!感謝您的盛情,不過,”雨果指指自己的腦袋,“瞧我這頭發……真遺憾!”
邀請者隻好快快而去。
雨果用這個辦法躲掉了一切約會。當他的頭發長齊後,又一部巨著問世了。
死了又複活馮玉祥將軍在常德時,每日堅持學兩小時英文。為了阻止來人幹擾,每到上課時便在門口懸掛一牌,上書:“馮玉祥死了!”課畢,才把門打開說:“馮玉祥複活了。”
我住在哪兒愛因斯坦移居美國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主任後的一天,辦公室的電話響了。
“請問,我能否跟主任談話?”
“主任不在。”辦公室秘書答道。
“那麼,您能否告訴我,愛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兒?”電話裏繼續問。
秘書回答:“不能奉告。因為愛因斯坦博士不願意他的住所受到打攪。”
這時,電話裏的聲音突然變小了:“請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就是愛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是我忘記自己住在哪兒了。”
走路輿寫詩蘇格蘭詩人史蒂文森除了寫詩,還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他每天早晨上班和黃昏下班都安步當車,即使刮風下雨也是如此。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一邊走路一邊作詩。
作家吉爾的一位親人告訴吉爾,某次史蒂文森從她家門前走過,隻見他腳步越走越慢,後來還停了下來,站在那兒把身體搖了一兩下,然後後退一步,猶豫了一會兒,跟後便挺起胸膛大踏步前進了,不知他在於啥。
吉爾說:“他那樣子,似乎曾將一句詩再審讀了一逼,刪掉了一個不滿意的字,換上了一個更優美的,然後再續寫下一句。”
售票員指路著名的圓號演奏家菲利普·法卡斯十一二歲時在學校的軍樂隊裏擔任大號演奏員,他每天都要攜帶樂器搭乘市內電車去學校。一天,電車上一位售票員以“妨礙交通”為由,不許他將大號拿上車。可憐的法卡斯就問:“那你允許我帶什麼上車呢?”
這時恰好車站上有一個軍樂隊經過,售票員隨手指著一個圓號說:“那個還差不多。”
法卡斯立刻就到一家樂器公司去租了一隻圓號。從此以後,他真愛上了這種樂器,終於成為世界著名的圓號演奏家。
法卡斯後來常開玩笑說:“第一個指引我走上圓號演奏家道路的是一位電車售票員。”
風景與樂曲著名指揮家華爾特到奧地利阿特湖拜訪著名作曲家馬勒。阿特澎山青水秀,風景優美華爾特不禁頻頻止步欣賞。
“不必看了!馬勒催促他說:“我已把所有的景色譜入樂曲了。”
模擬幽默秀父親的權威家中發生了糾紛。父親叫嚷著:“究竟誰是一家之主?我怎麼做,才能讓大家都聽我的呢?”兩歲的兒子向他建議:“你大聲地哭就行了,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問題父親帶著兒子在公園裏玩,兒子向父親提了很多問題,父親不耐煩地說道:“我當兒子的時候,從來不向我的父親提這麼多的。問題。”
兒子又問父親:“大概是因為您的父親回答不了您的提問吧?”
愛護書——小波,你的課本書皮包得真好!
——當然羅,老師不是說要愛護書嗎?
——這書皮真好看,從哪兒找的?
——我從閱覽室的畫報上撕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