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漢尼拔指揮下的戰爭——從開始至坎奈之戰(2)(3 / 3)

羅馬盡管連遭不幸,自尊心卻屹立不倒。敘拉古的海羅王和意大利的希臘城鎮提供援助(這次戰爭,在意大利各地的羅馬聯盟中,受害最小的是希臘人的城鎮,因為他們沒有派遣部隊),都被羅馬推謝了。伊利裏亞人的各部族首領都得到通知,不許疏忽貢稅;甚至馬其頓王也受命將法羅斯的德米特裏阿遞解。最近的戰事雖然證明了法比亞的拖延法有其效用,元老院的大部分人卻仍舊毅然拋棄這樣一種緩慢而必然斷送國家命運的戰法;那受人讚揚的獨裁者之所以奮戰失敗,其過不在奮戰(這可以說是有其正確性的),而在於羅馬人隻打了片麵戰爭,而且交給他的兵力過少。現在,他們決心更正這個錯誤,配備一支羅弓人從沒有送出去過的大軍——8個軍團,每個比正常編製多出五分之一,此外,由聯邦提供數目相同之兵力——足以粉碎那數目不及一半的敵人。再者,軍事執政官魯西阿·鮑斯杜米阿率一個軍團前往波河河穀,設若可能,將漢尼拔軍中的塞爾特人抽出,勸返回鄉。這些決心都是明智的,惟一需要他們做同樣明智決定的是最高指揮權的問題。昆塔斯·法比亞的僵硬馬車以及由此引起的煽動者之攻擊,使獨裁製與元老院的聲望空前低落。百姓之間——無疑有人民領袖的縱容——到處傳言,元老院故意延長戰爭。再指派獨裁者已不可能,因之元老院乃試圖選舉得當的執政官;但這項意圖卻隻激起徹底的猜疑與頑抗。元老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出了它的候選人之一,魯西阿斯·艾米利阿斯·保拉斯,因為此人曾於535年指揮伊利裏亞之戰,而頗有表現;公民的絕大部分則共推馬卡斯·特倫西阿斯·瓦羅為共同獨裁者;瓦羅乃是受人民擁戴的黨派之候選人,但他除了激烈攻擊元老院以外別無所長,他最傑出的表現是建議選馬卡斯·敏紐西阿斯為共同獨裁者,而他自己之所以推薦於群眾者,則隻由於出身的卑微與厚顏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