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把樊於期的首級收進專用的木匣,太子丹從徐夫人手裏以一百金購得全天下最鋒利的匕首,又命工匠淬以見血封喉的毒藥。一切行裝都打點完畢之後,上路的日子也很快來臨了。
燕國有個勇士叫秦武陽,十二歲時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對他正眼相看。就派作秦武陽做副手。而荊軻在等待另一個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得遠,還未到來,太子丹嫌荊軻動身晚了,懷疑他改變主意,就又請他,說:“時間已經快到了,荊卿難道不想去了嗎?請允許我先派秦武陽去!”
荊軻很生氣,嗬斥太子丹說:“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複命的,那就是沒用的人。隻提著一把匕首深入不測之地,需要的是剛烈勇猛之人,我之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個朋友同他一起去。太子既然嫌我動身晚,那我這就辭別吧。”
荊軻說完這句話,喝完壯行酒,準備和秦舞陽出發。太子丹和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冠來給荊軻送行。
此時的易水邊,那場近似於祭奠的送別顯得那麼的悲壯。高漸離像往常那樣擊起了築樂,荊軻和著曲調大聲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那歌聲淒厲悲愴,聞者無不傷心流淚。接著,樂聲又變得慷慨激昂,正當大家聽得雙目圓瞪,怒發衝冠之時,荊軻迅速登上馬車飛馳而去,再也沒有回望一眼。
荊軻一行抵達秦國之後,一切按計劃進行。他先帶上價值千金的玉帛等厚禮去收買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向大王稟報燕王差人敬奉樊於期首級和地圖一事,並添油加醋地描述了燕國的恭順和膽怯。秦王聽後顏麵大增,十分高興,就在鹹陽宮設九賓之禮接見荊軻。
大殿之前,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首級的匣子,助手秦舞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依次走上前去。十二歲時便殺過人的秦舞陽走到殿前的台階下,竟然被威武的秦國武士嚇得臉色驟變,渾身發抖,幸得荊軻笑言“他本是沒有見過世麵的北方粗人,今日得見大王,深感敬畏”才勉強蒙混過關。
到了大殿之中,秦王毫不客氣地催荊軻為自己展開地圖,荊軻遵命奉上。就在卷軸打開到最後那一瞬間,藏在其中的匕首完全暴露了出來。荊軻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向秦王狠狠刺去!
沒有人能想象,如果荊軻那一刺奏效,曆史會如何發展?可惜,曆史永遠沒有假如!這場局的變數在於,不知是荊軻的動作慢了,還是秦王的第六感太強烈。總之,一看大事不妙,秦王掙斷被荊軻抓住的衣袖,朝後逃竄。他想要拔劍自衛,無奈劍身太長,卡在鞘中,隻好繞著宮內龐大的柱子左躲右閃。
荊軻追逐著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圈,這一幕讓秦國的諸位大臣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威震天下的秦國宮廷,居然有人敢來行刺。並且秦國的法令規定,群臣侍立在殿上不能帶任何兵器。而那些手持武器的宮廷侍衛,卻都排列在殿下,沒有命令不能上殿。危急時刻,群臣來不及召喚殿下的侍衛,隻好徒手同荊軻周旋,一時間秦國大殿上,鞋子、帽子到處亂飛,熱鬧非常。隨從的醫官夏無且用他捧著的藥袋砸荊軻,又扯著荊軻的衣袖,稍微緩解了局勢。秦王還在繞柱跑,兩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劍推到背後!推到背後!”
秦王聽到這話,醒悟過來,忙把佩劍推到背後,一下就拔出劍,他上前一揮,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負傷倒地,舉起他的匕首擲向秦王,秦王一閃,那匕首插在了柱子上。荊軻知道事情已不能成功,靠著柱子大笑道:“我之所以沒有成功,無非是想活捉你,要回被侵占的燕國土地啊……”他話還沒說完,就被匆匆趕來的侍衛所斬殺,留下心有餘悸的秦王久久地呆立在殿上。
荊軻的失敗給燕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秦王命令王翦部隊攻打趙國,十月又攻陷了燕都薊城。燕王喜與太子丹退守遼東,但秦將李信仍然窮追不舍,燕王情急之中隻好殺掉太子丹,打算把他的首級獻給秦王。不過這一舉措仍然無濟於事,五年後,燕國被滅,秦王一統天下。
至今無人知道荊軻在等的那個遲遲未到的人是誰,不過是誰都不重要了。臨時起用的秦舞陽顯然不是荊軻的最佳刺秦搭檔。一場看似滴水不漏的布局,有時候往往因為一點漏洞,就會讓整個局變得不堪一擊,支離破碎。成大事的人,不僅僅需要對局精密的謀劃,還需要隱忍和等待,一絲一毫的失誤,可能都是致命的失敗。
趙高的“攬權”之局——被野心玷汙的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