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天地人和——帝王將相的決勝法門(4)(1 / 2)

那是一個多霧的淩晨,浩浩江麵霧氣重重,能見度極低。諸葛亮吩咐士兵們用繩索將二十隻船連在一起,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五更時分,當船隊靠近曹軍的水上大本營時,諸葛亮立即令人調整航向,將船隻頭東尾西一字排開,並發動軍中的士兵一起擂鼓呐喊,故意製造出一種擊鼓進兵的假象。魯肅見狀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以為諸葛亮已經不堪重壓喪失了心智。諸葛亮卻十分淡定地對魯肅說:“依我之見,現在濃霧低垂,而曹操生性多疑,他肯定不敢貿然迎擊。你我不如先放鬆心情,且在這船上飲酒作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能完成任務、打道回府。”

曹操聽到敵方的呐喊,果然忌憚江霧迷蒙,唯恐在大霧中遭到對手的伏擊,隻得緊急征調旱寨的六千多名弓箭手來到江邊,夥同水軍射手一起對著江麵上若隱若現的船隻隔空放箭,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隨著雨點般的箭矢密密麻麻插到草靶上,曹操完全落入了諸葛亮所設好的圈套。不一會兒,諸葛亮又從容地指揮船隊掉轉方向,頭東尾西地靠近水寨受箭,並加大了士兵擂鼓呐喊的聲勢。直到這個時候,生性多疑的曹操並沒有洞穿諸葛亮的真正用意,仍舊依靠多如牛毛的箭矢進行著消極的防禦。

諸葛亮善於揣摩曹操的心理,對天氣的預測和把握更是令人稱絕。隨著太陽一點點躍出江麵,大霧果然開始消散。諸葛亮當機立斷,命令船隊迅速回撤。在歸程的途中,諸葛亮還不忘讓所有的士兵一起高喊:“多謝曹丞相賜箭!”曹操此時才恍然大悟,連忙派兵追擊,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諸葛亮取箭的船隊順風順水,很快便逃出二十餘裏水路,扔下了懊悔不已的曹操。

船隊返回大營之後,諸葛亮立即請來周瑜,令人當麵清點自己所繳獲的箭矢數量,最終竟超出了周瑜所下達的預定任務。目睹整件事情經過的魯肅驚得目瞪口呆,連連稱讚諸葛亮是劍走偏鋒的奇人。周瑜得知借箭之計的來龍去脈之後,也隻得長歎一聲,幽幽地說:“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看來我周瑜隻能甘拜下風!”

七擒七縱——擒縱之間,收獲人心

公元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這是劉備的最後一戰,因為僅僅不到一年之後他便因病去世了。益州郡的地方豪族雍闓趁機殺死太守正昂,又將新任太守張裔綁架到東吳,號召南中地區的益州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起兵叛亂,共同反抗蜀漢政權的統治。

作為當時南中地區的大姓豪強,孟獲在當地土著和漢人中頗有威望。雍闓要想在南中反叛成功,就必須得到該地少數民族的支持,但當時的各部酋長都不服從雍闓。雍闓無奈,隻得以重金和封官許諾招攬孟獲,讓他負責遊說各部族的酋長。

孟獲是個長袖善舞的少數民族首領,他欺騙各部族酋長說:“朝廷想要向我們南中地區征收黑狗三百頭,這些狗連胸前的毛都必須是黑色的;還要集齊蟎腦三鬥和三丈長的斷木三千根,你們拿得出來嗎?”黑狗、蟎腦本來就難找,斷木本身質脆易斷,幾乎不可能長到三丈長。當地土著都十分相信孟獲的話,認為蜀漢政權是要故意為難壓迫南中的老百姓,便紛紛加入了雍闓的叛軍。

蜀漢丞相諸葛亮得知南中叛亂的消息後,考慮到一國之君劉備剛剛逝世,便決定先安定國內民眾、蓄積糧食,又派官員查清事件、做好備戰工作。與此同時,諸葛亮還令人給雍闓一連寫了六封信,挑明了起兵反叛的嚴重後果。沒想到雍闓隻回了一封信且措辭傲慢無禮:“我聽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現在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勢,自稱天子的人都有三個之多,真是我又疑惑又害怕,實在是不知道該歸順哪一個啊。”

事已至此,平定南中叛亂刻不容緩。公元225年三月,諸葛亮決定親自率軍完成此事。他采納參軍馬謖的建議,兵分三路討伐叛軍:西路是諸葛亮親自率領的主力大軍,自成都由水路出發進軍越巂郡,討伐高定;東路是馬忠及其部將,由僰道出發進攻牂柯郡,打擊朱褒;中路由李恢帶兵,從平夷攻向建寧。三路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先是李恢率中路軍深入昆明,大破益州郡叛軍;而馬忠則在且蘭順利打敗朱褒,與李恢軍順利會師;諸葛亮的大軍則在到達越巂郡後數戰皆勝,最終成功斬殺高定,與其他兩路大軍如會合。三路大軍以迅猛之勢直搗孟獲老巢,準備與孟獲展開最後的較量。